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三百六十七——网漏吞舟

(2023-06-01 07:34:37)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三百六十七——网漏吞舟

网漏吞舟,语出《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渔网,此处比喻法网;吞舟:能吞下船的大鱼,比喻大奸之人。成语的意思是网里能漏掉吞舟大鱼;比喻如果法律太宽,会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网。

《史记·酷吏列传序》篇曰:“非虚言也。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

《史记·酷吏列传序》篇中说道:“这不是假话啊。汉朝初年,修改严厉的刑法,使之成为宽松的刑法,废除繁杂之文,改为简约朴实的条文,张的网眼大得能漏掉吞舟的大鱼,而官吏治理的政绩,却从没有偷懒耍滑的情形,使得百姓不再有奸邪的行为,百姓平安无事。由此看来,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道德,而不在严酷的刑罚。”

本文是《酷吏列传》的序,表明了司马迁反对严刑峻法,实行德政的主张。

为了表明自己的观点“并非虚言”,司马迁举了汉朝初年作为例子。汉初的兴盛繁荣,充分说明严刑峻法并非是治国安邦的良策。

 司马迁有这样的感受,那是和他亲身受过酷吏的残害有关。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不赞成用严刑峻法和酷吏来治国的。他明确指出,法令只不过是治理国家的一个工具,并不是把国家治理好的百宝全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