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三百五十六——吐哺握发
(2023-05-21 07:34:40)《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三百五十六——吐哺握发
吐哺握发,语出《史记·鲁周公世家》。吐哺:意思是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握发:说的是洗头时多次把头发握在手中。比喻为了招揽天下人才而用尽心思操劳。
《史记·鲁周公世家》篇曰:“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史记·鲁周公世家》篇中说道:“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以整个天下而言,我的地位也不算低了。然而我洗一次头要三次挽起头发,吃一顿饭要三次吐掉口中的食物,好前去接待贤士,即便这样还怕错过了天下的贤才。你到了鲁国,要谨慎而不可因为有了封国对人骄横。’”
成语讲的是周公的故事。周公历来被认为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司马迁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在写到周公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时,能秉公直言,既没有溢美之词,更不会疏漏不周。司马迁怀着对周公深厚的景仰之情,把周公作为“立德立功立言”的楷模来学习仿效,要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作贡献。在《太史公自序》中,他激动地回忆了父亲临终时的嘱托:“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
可见,周公的榜样力量是激励司马迁完成《史记》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本篇中,作者正是饱含着激情来塑造周公形象的。他详尽赅赡地叙述了周公的一生: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平定管蔡分裂叛乱时的坚定果断,牺牲个人时的义无反顾,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作者用与主人公性格相一致的深沉有力的语言娓娓道来,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高岸君子形象,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