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三百一十——深思熟虑

(2023-04-05 08:34:57)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三百一十——深思熟虑

深思熟虑,语出《史记·穰侯列传》。深:深入;思:思索;孰:仔细地;虑:考虑。成语的意思是反复深入地思索,细致地考虑。

《史记·穰侯列传》篇曰:“楚、赵怒于魏之先己也,必争事秦,从以此散,而君后择焉。且君之得地岂必以兵哉!割晋国,秦兵不攻,而魏必效绛安邑。又为陶开两道,几尽故宋,卫必效单父。秦兵可全,而君制之,何索而不得,何为而不成!愿君熟虑之而无行危。穰侯曰:‘善。’乃罢梁围。”

《史记·穰侯列传》篇中说道:“楚国和赵国对魏国先于自己采取行动的做法感到愤怒,一定会争着事奉秦国,合纵联盟就会因此解散,然后您再从中挑选有利条件。况且您要得到土地难道一定要借助武力吗!割占晋国故地,秦国的军队不用发动进攻,而魏国一定会献上绛邑和安邑,还能为陶邑打开两条信道,几乎完全占有了以前宋国的土地,卫国一定会献上单父。秦国的军队可以保全,而您掌控它,想要什么会得不到,想做什么会办不成呢!希望您深思熟虑而不要冒险行事。穰侯说:‘很好。’于是解除对大梁的围困。”

穰侯列传》是《史记》的列传之一,在列传的第十二篇。这位穰侯就是魏冉。他是秦宣太后之弟,运用杀伐手段拥立宣太后之子昭王即位,又凭着他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被封为穰侯。他四次为相,起用名将白起,连续东伐,攻城略地,战绩卓著。太史公为其立传既着眼于“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的功绩;又有意揭示其最后“身折势夺而以忧死”的原因。

看看太史公是怎么评说的吧:穰侯是秦昭王的亲舅舅。秦国之所以能够向东扩张领土,削弱诸侯,曾经称帝于天下,各国诸侯无不俯首称臣,这当然是穰侯的功劳。等到显贵至极豪富无比之时,一人说破,便屈居下位,权势被夺,忧愁而死,何况那些寄居异国的臣子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