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二百四十七——怒发冲冠

(2023-01-18 08:08:23)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二百四十七——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怒发:动怒时头发上翘的样子;冲冠:直竖的头发顶着帽子。形容某人极度愤怒。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篇曰:“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篇中说道:“蔺相如见秦王并没有把城池抵偿给赵国的意思,就向前走了几步说:‘这块美玉上面有一点点瑕疵,请让我指出来给您看。’秦王于是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于是拿着和氏璧向后退了几步站好,靠着宫殿中的柱子,气得头发直立,把帽子都顶了起来,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和氏璧,派遣使者送了一封书信给赵王,赵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大臣们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国家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和氏璧,秦国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商量的结果是不想把和氏璧给秦国。我觉得就算是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

和成语有关的背景是战国时期,涉及的主要人物的蔺相如。有关的史实是这样的,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的璧玉,也就是和氏璧。不料,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图仗势把和氏璧据为己有。于是他假意写信给赵王,表示愿用十五座城来换这块璧。赵王怕秦王有诈,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来犯。同大臣们商量了半天,也没有个结果。再说,也找不到一个能随机应变的使者,到秦国去交涉这件事。 

正在这时,有人向赵王推荐了蔺相如。 就这样,蔺相如带了和氏璧出使秦国。但秦王没有按照正式的礼仪在朝廷上接见他,而是非常傲慢地在一个临时居住的宫室里召见蔺相如。而且,秦王接过璧后,看了又看,又递给左右大臣和姬妾们传看,却把蔺相如冷落在一旁。蔺相如见秦王如此轻蔑无礼,极度愤怒,头发直竖,把帽子也顶了起来……

最终,蔺相如也不辱使命,还是把这块稀世的宝玉带回了赵国,这就要讲到另一个成语——完璧归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