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二百三十九——沐猴而冠

(2023-01-11 08:55:05)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二百三十九——沐猴而冠

沐猴而冠,语出《史记·项羽本纪》。沐猴:指猕猴;官:戴上帽子。成语的意思是猕猴戴着帽子装扮成人的模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

《史记·项羽本纪》篇曰:“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史记·项羽本纪》篇中说道:“项王看见秦朝的宫室都已被烧毁,残破不堪,又怀念起故乡来,一心想着东归,就说:‘富贵了不回故乡,就如同穿着锦绣衣服在夜间行走,有谁能知道呢!’劝项王的人说:‘人们够说楚国人是猕猴戴帽子,果然如此。’项王听到了这话,烹杀了劝说他的那个人。”

和成语有关的背景是“楚汉相争”时期。项羽虽然能征善战、霸气十足,但他为人刚愎自用,心胸狭隘。刘邦虽出身贫寒,用兵打仗的本领也不及项羽,但后来项羽身边的很多能人志士都跳槽到了刘邦门下。项羽流失大量人才,最终落得四面楚歌,乌江自刎。     

成语告诉人们,一个优秀的统治者,应该能倾听来自各方的声音,且能审时度势,斟酌损益,采纳良言。而独断专行、自以为是的人,终究会如同“沐猴而冠”,成不了大气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