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二百三十三——民不聊生
(2023-01-05 08:37:2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二百三十三——民不聊生
民不聊生,语出《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民:百姓;聊:依靠,依赖;生:生存、生活。成语的本义指老百姓没有什么可以用来生活下去的。形容生活极端艰难困苦。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篇曰:“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篇中说道:“秦朝施行暴政,滥用酷刑,残害天下,已经有数十年了。北方有修筑万里长城这样浩大工程的繁重劳役,南方有戍守五岭而征发的繁重兵役,导致内外骚乱不安,百姓疲惫不堪,朝廷横征暴敛,来供给军队费用,国家财穷力尽,百姓已经没有办法活下去了。”
这话为武臣所说。他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将领,陈胜的部将。陈胜进攻赵地,任武臣为将军。武臣从白马津强渡黄河,连得赵地十余城。这是他在一次战前动员时说的话,给将士们分析了秦王朝的现实情况。
这里着重指出两点:其一,秦王朝这些年穷兵黩武,既有沉重的劳役,又有繁重的兵役,国力严重亏空,已经无力支撑。
其二:大量搜刮民财,百姓无以为生。这样,百姓的反抗会更加激烈,秦王朝的灭亡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