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一百八十九——久怀慕蔺
(2022-11-23 07:47:52)《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一百八十九——久怀慕蔺
久怀慕蔺,语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久:指时间很长;怀:心怀;慕:仰慕、敬慕;蔺:这里指蔺相如。成语的意思是对蔺相如久怀敬慕之意。后也用来形容对某人的向望十分殷切。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篇曰:“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篇中说道:“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长卿。他年轻的时候喜欢读书,学习击剑技术,因此他的父母给他取个小名叫犬子。司马相如学成之后,因景仰蔺相如的为人,就改名叫相如。他通过出钱而担任郎官,侍奉孝景帝,担任过武骑常侍,但这不是他的兴趣所在。而且景帝也不喜欢诗辞歌赋,这个时候梁孝王进京朝见天子,跟他一同前来的游说之士有齐国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国人庄忌先生等人,司马相如见到这些人后而从心底里喜欢他们的生活,就以生病为由辞官,客居梁国。梁孝王让他与众儒生住在一起,司马相如得以与众儒生、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便创作了《子虚赋》。”
成语讲的是司马相如的故事。司马相如原名犬子,因仰慕战国时的名相蔺相如而改名。他少年时代喜欢读书练剑,二十多岁时用钱换了个官职,做了汉景帝的武骑常侍,但这些并非其所好,因而有不遇知音之叹。
后汉景帝去世,刘彻即位,是为武帝,司马相如的机会来了。刘彻非常喜欢《子虚赋》,以为是古人之作,叹息不能与作者同时代。当时侍奉他的人告诉刘彻说,此赋是自己的同乡司马相如所作。刘彻立即传司马相如进京。司马相如向武帝表示说,《子虚赋》写的只是诸侯王打猎的事,算不了什么,请允许我再作一篇天子打猎的赋,这就是与《子虚赋》堪称姐妹篇的《上林赋》。此赋不仅内容可以与《上林赋》相衔接,且更有文采。赋以“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为假托人物,设为问答,放手铺写,以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帝王奢侈为主旨,歌颂了统一大帝国无可比拟的形象,又对统治者有所讽谏,开创了汉代大赋的一个基本主题。汉武帝非常喜爱此赋,立马封司马相如为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