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一百七十二——价值连城
(2022-11-06 08:56:34)《史记》中的成语解读一百七十二——价值连城
价值连城,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价:价值;值:抵得上;连城:连成一片的许多城市。成语的原意是某一物品很是稀罕且昂贵,其价值抵得上连在一起的许多城池。后来也用来形容物品极其珍贵。成语也用作“价重连城”。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篇曰:“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篇中说道:“在赵惠文王当朝时,从楚国那里得到了叫和氏璧的宝玉,秦昭王听说了此事,就派人给赵王送去了一封信,希望拿十五座城池请求交换这块宝玉。”
这个故事流传甚广。讲的是,在春秋时期,有个名叫卞和的楚国人,在荆山发现了一块玉璞。据说这是世间罕见的玉璧。卞和是个诚实的人,就抱着玉璞来到王宫献给楚厉王。楚厉王让手下大臣们传看,大臣们看来看去,都说这是块石头,楚厉王为此非常生气。这时卞和就请求让技师检验,雕玉的技师来后,见这块玉璞很大,便十分肯定地说,这不是玉,是石头。楚厉王气坏了,给卞和定了个欺君之罪名,下令砍掉卞和的左脚。
时隔不久,楚厉王死了,楚武王即了位,卞和认为楚武王一定会识得宝物,便又带着玉璞来献给楚武王。楚武王等手下大臣们传看以后,又亲自观察那块玉璞,怎么看也不像玉,于是把雕玉的技师叫来,让他鉴别。那个技师一口咬定是石块,这使楚武王大怒,下令砍掉卞和的右脚。
后来,楚武王又死了,楚文王即了位。卞和不再去王宫了,而是抱着玉璞在荆山下痛哭。他一直哭了三天三夜,泪水都哭干了,眼睛里不再流泪,而是流出血来。这个消息传到王宫,楚文王知道后派人去调查这件事。派去的人问卞和为何痛哭。卞和止住哭声,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为自己痛哭,我悲伤的是:明明是天下无双的玉璞,却被认为是石头,白白地被埋没了;明明是诚实的人,却被认为犯了欺君之罪,这世道太不公平了!”派去的人将卞和的话传给楚文王,楚文王立刻召他进宫,命令雕玉技师剔除玉璞外面的石膜。经过技师的雕琢,楚文王终于得到一块晶莹的玉璧,果然是世间稀有,价值连城。楚文王便把这块玉璧当做国宝,称为“和氏璧”。
很快到了战国时期,赵国得到了这块和氏璧。秦昭襄王知道此事后,假惺惺地要用十五座城池同赵国换这块玉璧。赵惠文王怕得罪秦昭襄王,就派蔺相如带着玉璧到秦国去同秦昭襄王交涉。结果秦昭襄王根本无意用十五座城交换和氏璧,蔺相如凭借智慧和勇气,不辱使命派人带着和氏璧回到了赵国。
这场交易虽然没有成功,但这个典故却流传了下来。但后来其含义泛化了,把所有珍贵的物品,都用价值连城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