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之三十八——不食周粟

(2022-06-21 07:36:04)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之三十八——不食周粟

不食周粟,语出《史记·伯夷列传》。成语原指伯夷、叔齐在商朝灭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比喻清白守节。后也用来比喻坚决反对某种行为或主张。

《史记·伯夷列传》篇曰:“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史记·伯夷列传》篇中说道:“等到周武王平定了商纣的暴乱,天下都归顺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一种耻辱的事情,他们坚守自己认为的大义,不食用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饥。”

成语故事中讲到的伯夷和叔齐,是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国君在位时,喜欢小儿子叔齐,临死前立下遗嘱让叔齐继承王位。国君死后,叔齐觉得自己比伯夷小,不想破了立嫡长子为王的规矩,坚持要让位给哥哥伯夷。伯夷说:“立你为国君,是父亲的意思,我怎么能接受呢?”两人互相推让,都不愿做国君。为了让弟弟安下心来做国君,伯夷偷偷地离家出走了。哥哥出走后,叔齐也离开了王宫,四处寻找哥哥。两人团聚后,决定都不回孤竹国。

他们听说西伯昌(即周文王)比较尊老敬老,兄弟俩便一起投奔周朝,并在那里定居下来。周文王死后,周武王继位。但周武王还来不及埋葬父亲,就用马车载着周文王的遗像,前去讨伐商纣王。当周朝的军队进军到今孟津地带时,伯夷叔齐瞅机会跑上去,拦住周武王的马头苦苦劝谏说:父亲死后不埋葬,反而兴兵讨伐,说得上孝道吗?以臣子的身份去杀害君王,说得上仁慈吗?这一劝谏,差点被杀,好在姜太公的说情,才保住了性命。

后来周武王灭商平定了天下,建立了周朝,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件可耻的事,决心不做周臣,不食周粟。兄弟两个离开周朝的统治区,到首阳山上隐居下来,靠采集山上的薇菜充饥。一位妇人看到他们后说:“你们不吃周朝的粮食,可你们现在采摘的野菜也是周朝土地上生长的呀!”兄弟俩一听,心想,这天下的一草一木都是周朝的,就决定绝食等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