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02日
(2022-06-02 08:26:41)《史记》中的成语解读之十九——北面称臣
北面称臣,语出《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成语最初的意思是,古代君王坐北朝南,臣子则面北朝拜,故以“北面称臣”表示对别人臣服。后来也用来比喻在某方面不及他人而甘愿认输。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篇曰:“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彊於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篇中说道:“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来的小小南越,在此桀傲不驯。倘若让大汉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
有关的背景是,就在汉高祖刚平定中原的时候,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考虑天下初定,百姓也需要休养生息,就没有去讨伐尉佗,还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陆生到了南越,尉佗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锥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陆生。
陆生甚是不满,就说了上面这段话告诫尉佗:“您本是中国人,亲戚、兄弟和祖先的坟墓都在真定。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