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之十三——败军之将
(2022-05-26 07:24:04)《史记》中的成语解读之十三——败军之将
败军之将,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成语的原义是打了败仗的将领。后也用来比喻遭到了失败的人。
《史记·淮阴侯列传》篇曰:“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史记·淮阴侯列传》篇中说道:“臣下听说打了败仗的将军,是不可以妄谈英勇的;失去了国家的大臣,是无法谋求发展的。”
说这话的是赵王的参谋李左车,背景是“楚汉相争”时期。 实力渐长的刘邦决计要出关向中原进兵,想同项羽在中原展开一场持久战。同时,刘邦还派韩信带领一部分人马,渡过黄河讨伐投靠楚国的魏王。结果韩信一举攻下了魏国,并俘获了魏王。接着,韩信继续向东,进击赵王。在通过太行山时,有一道极狭的山口,叫做井陉。赵王就和大将陈馀集结军队严守。赵王的参谋李左车献计道:“井陉这地方不容两车并行,也不能容骑兵列队。汉军的给养一定在后面,如果让我带一部分人马,抄小路去截断他们的辎重,使他们进退两难,又得不到粮食,不出十天,必然败走。”这本是个很好的计策,但是赵王和陈馀没有采纳。
韩信的部队在离井陉还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又派出部分人马,引诱赵军。到了天明,韩信下令上阵,赵军迎敌,双方展开激战。韩信诈败,赵军全数离营前来追赶。这时,韩信的主力部队奋勇出击。背水结阵的部队见无处可退也返身猛扑。赵军抵挡不住,正待回营,忽见赵营中遍插汉军的旗帜。原来,韩信所派的二千名轻骑兵已胜利完成了任务。赵军慌忙四散奔逃,汉军乘机夹击,打了一个十分漂亮的胜仗。
这一仗,赵王被俘,陈馀阵亡,李左车也被生擒。于是韩信和李左车有一段对话,韩信甚至还向他请教。李左车当然不愿多谈,说道:“一个败军之将,是不可以言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