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的成语解读之二十一——大盗窃国
(2021-02-07 09:56:30)《庄子》中的成语解读之二十一——大盗窃国
大盗窃国,语出《庄子·胠箧》。大盗:指盗窃财物众多或进行盗窃活动猖獗的人;后用来特指历史上非法窃国篡位的那些人。
《庄子·胠箧》云:“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庄子·胠箧》篇中说道:“那些盗窃了一个腰带钩的人就要受到处死的惩罚,而盗窃整个国家的人反而倒成了诸侯;如果说只有诸侯的大宅门里才存在着仁义之名,那么,是不是正是因为他们盗窃了仁义呢?”
庄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仅仅是偷了一个腰带钩的人要被处死,而一个窃取了整个江山社稷的人倒成了诸侯。这个问题提得实在是好。你想,一个小毛贼,偷一个腰带钩,他是没有任何心机,也不找任何借口的呀。但那些窃国者就不一样了,他说自己所以想要拥有这个国家,不仅仅是为了这个国家本身,而是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些“圣人之道”。
为了强调这个观点,他还举了发生在鲁哀公14年的那件事。那个叫田恒的人,以及他的后人,为何要处心积虑地杀齐王,霸占齐国呢,实在是因为齐王把齐国治理得太好了。所以,他们就找了一个借口,说这哪里是要“窃国”呀,实在也是为了继承齐王所创立的“圣人之道”。他还欺骗天下百姓说,也只有他,才能继续保持这个“圣人之道”。
所以庄子认为,那些公认为聪明的人,把财物紧密封锁在箱子、袋子及柜子里,正好方便大盗来搬取;而“圣人之道”普流人世,适可被大盗利用来美化掩饰其为非作歹的事实。
庄子的这些话实在太有道理了。我们只要翻一翻历史,哪一个窃国者不是打着“圣人之道”的大旗而行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