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阳驿与古运河

(2009-06-20 12:14:49)
标签:

古运河

云阳驿

古邮驿

文化

分类: 邮苑漫步

 

丹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春秋战国时期曾属吴、越、楚、秦等国,其名始称朱方、云阳。据文献记载,古时丹阳的邮驿相当兴盛早在战国时,楚威王在今丹阳境内就设置云阳驿,提供邮传工具和过往官员、邮传人员等歇宿。秦朝时在全国设水陆驿86所,其中便有云阳驿。时云阳驿内备有车、马、船等水陆驿运工具,供驿传所需。《丹阳县志》上记载:“云阳驿为七省要冲,邮传往来,最称繁剧”。

古运河丹阳段,最初始于秦。秦三十七年(公元前210),秦始皇东巡至云阳地域,见此地有天子之气,遂发赭徒三千,凿云阳北冈山,截直道使之曲,破“王气”,并将“云阳”改名“曲阿”。凿冈引江水穿过丹阳,世称“徒阳运河”。该河道直下江南平原,与奔牛运河相接,沟通了南北水运交通,从而奠定了丹阳两千多年水运长盛不衰的基础。

云阳驿除了陆路马驿外,古运河水路也是主要的驿运工具。云阳驿旧址就在丹阳运河古道旁的“清水潭”,据文献记载,“清水潭,在县东斜桥南百余步”(即今城河路)。当时的云阳驿建筑宏丽,馆舍之外,还有园林亭台。丹阳籍唐代诗人许浑在《秋晚云阳驿西亭莲池》一诗盛赞云阳驿的美景,从这首诗可以看出驿馆之规模。在清末时,斜桥东南一带曾名“清水铺”,附近还有“馆驿前”等旧地名。在唐代,由于云阳驿交通之便,有好多文人名士曾流寓于此,唐代诗人皎然在《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诗中曰“行人无数不相识,独立云阳古驿边。”

宋代官府的文书信函都经过云阳驿,来往频繁。其时,丹阳境内沿江南运河驿道所设的递铺有坝头、石羊子、斜桥、青阳、陵口、栅口、吕城7个,每个递铺配置铺兵26人,称“递卒”。其递铺名今多仍沿用,青阳铺就是其一。元代,对南北运河干道进行改造拉直,在京口至杭州800里的江南运河上,设14座水驿站,其中就有丹阳的云阳驿、吕城驿。元初,云阳驿毁于战火。至元十八年(1281),在贤桥以南重建,置馆舍27楹,另在漕河以西建厩舍41楹,备马80匹,船30只;吕城驿设在永济乡泰定桥西漕河旁,置馆舍29楹,其他如厩舍、马匹、船只等诸制,均与云阳驿相等。 

明代邮驿设递运所、急递铺两种驿站,有马驿、水驿、水马驿,各司其职。隆庆时,随着以县城为中心的道路网络的形成,递铺由元代的7个增至13个。邮传沿运河从县城的县前铺出发,向北经花埠、马林2铺达六程铺、京口驿;向东南经长乐、圣墅、陵口、栅口、吕城5铺可至毗陵驿。时云阳驿备有船10只,馆夫10人,步夫30人,水夫600人。驿内设有驿丞,负责管理,下设官吏若干,负责具体事务。

清初,废递运所。雍正年间,朝廷谕旨均由驿马传递,按其缓急,分为日行300里、400里、500里等类别。时云阳驿下设递铺14个,至晚清改设8铺。即从县前铺起,至京口方向为马陵铺;至毗陵方向为圣墅、栅口铺。康熙年间,云阳驿备有马70匹,船15只,水夫220人,旱夫60人,马夫70人,水手45人。驿站设驿丞,下设书办、皂隶等。康熙皇帝沿古运河下江南时,曾路过云阳驿,他在《夜过丹阳》诗中写道“居人两岸明灯火,早是轻帆过驿亭。”清乾隆时,云阳驿迁至大南门外运河古道边,建有馆舍、马厩20余间。太平天国时被焚后,于同治三年(1864)在大南门护城河边租赁民房临时设驿。光绪二十二年(1896),云阳驿在原址重建,规模如旧。清末撤驿设邮,云阳驿及其下设递铺废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