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808ed0100acxj.html-原文
山東國學營已於十四日辦畢,回到北京,幾乎累癱。 因此也沒氣力再寫什麼遊記了,姑且轉貼UIC一位同學的隨筆,以見一斑。看來學員們覺得頗有收穫,也期待明年再辦。但我太累了,明年的事,再說吧!
清晨五点三十,抽身离开拥挤不堪的火车站。
午间十一点三十,电脑播放着巴赫的变奏曲,我开始回忆,搜索记忆中十天来的点点滴滴。
心中有千言万语,却又感觉到无力叙述。内心的感慨就要喷薄而出,文字的无力却一次次得使我语塞。
孔子墓前简单的祭拜,周老师的真情流露,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晚上聊天的过程中,老先生向我们讲述他的心情,抱歉于自己的失态。其实,我们能理解,理解老师面对圣人时那种难以抑制的激动。这么多年来,老师所学习的,并且传授的,大部分都得益于孔夫子当年传流下来的经典。与孔夫子在书本间,对话了几十年后,终于有机会站在他的墓前,向他敬一杯酒,大概是所有像老师这样的长者的心愿吧。
向老师谈及他所带给我的心灵启发与指引时,几度激动的落泪。作为一个“称职”的理科生,在高中时,我没有给自己过多的时间接触文学,特别是古典文学。庆幸的是,在大学的第一年,就让我遇到了周志文教授以及龚鹏程教授。记得在最迷茫的阶段,每天奔波于两个教授之间的讲座,聆听文学的点点滴滴,灌注于心灵。渐渐的,眼前的迷雾被一层层拨开。似乎看到了自己到人生道路,不再是得过且过。
周老师对于我而言,就像是启蒙老师,让我这个曾经执着于得失的人,看到生命另外的闪光点。不仅仅是对功名的追逐,心灵也需要我们经常的对话以及滋润。对于人生前二十年来的迷茫与稚嫩,我庆幸于在二十岁这个关口,感受到了历史给予的力量,看到了未来的方向,而不是像周老师所言,再经过十年,二十年,才幡然领悟。
脑海中总是浮现老师感慨而又殷切的眼神,他说他在我们的身上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看到了中华文化复兴的希望。每每想起,总会让我感觉自己重任在肩。庆幸于文化的火种播撒在了自己的心灵深处,更感受到了将它发扬光大的重责。那一晚的深深拥抱会铭刻在心,老先生的真诚,以及他博大的胸怀会一直勉励我。
龚老师的博学再一次令我们倾倒。但也让我们看到了不同于课堂上的他。就像同学们所言,他不是圣人,十天的接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可亲可敬的老师,而不仅仅是一个教授。每每都会闪现出老师开怀大笑的场景,回想起他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带一个鸡蛋上路的关切语气,以及他与师母执手等阶梯的画面。
这一次旅程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灌溉,更是心灵上的抚慰与震撼。用十天的时间去饱满自己的灵魂似乎过于草率,但用十天的时间去启迪内心对知识的渴求,却是足够的。
校长曾经对我们说过,他希望在我们离开学校时,带走的,并不仅仅是一张文凭,而是人生未来要走的路的方向。很庆幸于自己当初选择了UIC,为我的人生打开了另一扇大门,抵达心灵的大门。正如他所言,教育,应该是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的事业。而我们,正是这么被老师们感动着。
重新踏上坚实土地的那一刻,我真切的感受到,自己是富有的。
万分感谢龚老师的组织、周老师的参与。明年的活动一定参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