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路乞顺波
路乞顺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484
  • 关注人气:1,1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儒學與公共道德------呼喚重建國民禮儀

(2008-07-04 10:23:47)
标签:

儒學與公共道德

呼喚重建

國民禮儀

一元一国学网

杂谈

分类: 转载文章

         儒學的核儒學與公共道德------呼喚重建國民禮儀

                         -皮介行

    儒學的核心是一種道德哲學,是對善的探索.抉擇與踐履,是一種實踐的意志與智慧。作為一種思想 ,一種學,當然需要談說與寫,但是,做為實踐的意志與智慧,儒學更應該去實踐,更應該在生活日用中實行。通過對生命的關懷,對生活環境的關懷,對世界的關懷,把儒學善意志貫徹到我們的生活世界中去。

   中國做為禮儀文明之邦,做為儒學的祖國,一向是亞洲文明的燈塔,也一向是它國學習的榜樣。但近代以來中華文明逐步衰敗,思想失去創造力,科技失去生產力,生命失去莊嚴性,生活也失去禮儀教化的高尚性。成了一群唯利是圖的逐利者,成了一群自私自利的小人,成了一群只懂得吃喝玩樂.任性放肆的庸眾俗眾。

近年來,中國的科技與經濟能力已有了大幅提升,但國民的道德禮儀卻依然停留在很低的水準上。幾年前,我寫一篇〔愛我家邦>>從清潔環境開始〕的文章,對環境的髒亂差提出批評,其中特別談到:

     「前一段日子,臺灣統一食品公司請來二十幾位日本高階人士(董事長、總經理、總裁或其子女們),來台示範如何洗厠所。這些高階人士挽起袖來,洗得非常投入非常徹底,對于小孔小縫隙,都想法挑而剔之,用手用菜瓜布,徹頭徹尾弄乾淨!看得統一的幹部們大吐舌頭,心神震撼!我以爲這種視賤事如神聖,非常專注,全身心投入的日本精神,才是日本之所以富裕的秘訣所在!也才是日本國家希望與光明之所在!」

    「今日大陸的知識份子如果真的願承擔社會責任,真的想建設美好家園,我以爲不必去看西方的天色,也不必叫喊一些花俏言詞。

只須挽起衣袖,從自己的身邊做起,從自己的脚下做起,從自己的家庭做起,從自己生活的社區做起,

     這才是實在而誠懇的辦法!目前最簡單、易行、立竿見影的,就是搞好環境衛生。把家庭之中搞乾淨,進而設法把自己生活的小區搞乾淨,再進而把自己生活的城區搞乾淨。

如果大家都能認認真真幹好這一件事,中國將變得不一樣,中國將震驚世界,中國人將變得信心十足,中國的産品,中國的公司,中國的形象,都將擁有强大號召力!做事就怕半吊子,就怕不徹底,只要下决心,能徹底,任何小事都可以通往樂土,通往幸福與偉大!有心建設新中華的仁人志士,闔興乎來!大家一起來,愛我家邦!愛從家邦開始!從清潔環境開始!」

文章在某儒學網站張貼後,不意沒有得到很多的擁護與贊賞,卻引來某些儒生的臭罵與蠻橫的羞辱,真是匪夷所思!難道這些以儒自命的青年不要清潔,不要乾淨,只願意與髒亂差為伍麼!如此的談儒學,論儒學,恐怕只能使儒學丟人而已!

最近看到阮煒先生一篇〔中日国民“素质”比较〕的文章,其中說到:

 「   为什么日本人个个都那么遵守规范,个个都那么有纪律,个个都那么有责任心?有时在电视上顺便看到一些画面,会产生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过斑马线以前,日本人个个都规矩得很,等到绿灯一亮,一大群人完全在斑马线以内以很快的速度齐刷刷地过了街。这在中国是几乎看不到的一个场景。在中国,驾车者和行人闯红灯的现象都很普遍。永远是车不给行人让道,抢行人的道,更不用说见行人减速了。有车就是王,很不讲规矩。全世界都已注意到日本人的纪律性非常强。纪律不光反映了国民素质,它本身就是生产力,就是国力。……..表面上看,该排队时主动排队,待人接物有礼貌,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闯红灯等只是一些被称为“素质”的小事,但一个国家的国力恰恰体现在这种小事上。 ……

       现在你如果到农村里走一走,会发现那里到处都能看到垃圾。……

  日本人除了特别爱护环境,特别礼貌,特别遵守公共秩序以外,凡在公共场合都随时会有一些献身公益的人。 ……

不光在日本,在其他发达国家,我们也会发现那里公民都很遵纪守法,公共道德水平很高。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慈善事业比中国发达得多,自愿性的公益服务组织也比中国多得多。在这方面,深圳走在了全国的前边。…. …..日本人习惯于把社会利益同自己的利益联系起来看。相比之下,我们应感到惭愧。不要说离自家房子五米之外的地方就不属于自己,一大堆垃圾摆在你面前散发着臭气,你难道就不恶心?在公益精神和公共意识方面,中国人特别应该向日本人学习。都是黄种人,文化上极相似,为什么人家能做好,我们就不行呢?…….

 

      讀後深有感觸,近年來儒學的復興熱潮,雖然可喜,但也常常是華而不實的!這種儒學,總喜歡在口頭上賣弄,借以附庸風雅,張揚自我,卻從不關心義理的實踐問題,絕不拿義理烤問自己的靈魂,也不認真糾正自己的不良積習,甚至於還把這些積習,看成自己的本色,看成自己人格尊嚴的等價物,不需修改,更不容挑戰!

他們卻沒有想到,國者人之積,積眾多的個人才形成社會,個人的任性放肆,馬虎隨便,只要人數一多,就會造成社會後果:亂丟香煙頭,可能引起火災;亂丟垃圾,亂闖紅燈,都將損害中國人的尊嚴與體面;工作上的馬虎隨便,也可能帶來橋斷堤毀的後果….。任何大事都離不開小事,大事小事不是固定不變的,正如“渾沌理論”的形象比喻,蝴蝶振翅可能引起風暴,小事在有利環境條件的疊代加持之下,就會演化成大事。一根未熄的煙頭,丟到具高度可燃性的物件堆中,就會是一場火災!

     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國人公共道德與公益精神的退化,也是長遠的一個歷史過程,現在想要調整過來,不經過全民全社會艱苦而持久的努力,是斷然不會有成果的。但孟子有謂“三年之病,求七年之艾,茍為不蓄,終生不得”,只要我們盡快覺悟,盡快去求,治病之藥最終是會有的,而如果我們不覺悟,不去求,那麼終生也無望得藥治病了!

儒學禮文化的核心就是“克己復禮”,就是節制自我之任性,以挺立君子之人格。節制自我之私,以成就共有之義與善。無節制的自由,將損害一個人的心性習慣;無節制的自由,也將損害整體社會的自由程度!自由的社會,必然是尊紀守法,有禮儀有道德的社會!如果我們還真在乎我們的尊嚴與自由,那麼就從自身做起,改變不良的嗜好與積習,追求社會公德,培養公共精神!

      孔子2558年8月13日[07] 皮介行 寫於 雲深書院

◎附註:本文願為拋磚引玉,希望引起社會有心人的關心,大家一起來思考並推動社會公德的提升與重建。

版权所有:一元一国学网 ,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