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职场故事何灵华帮扶宁夏贫困学生 |
分类: 朋友故事 |

何灵华七年如一日
http://news.znufe.edu.cn/eWebEditor/uploadfile/2007119163357819.JPG
图为:首个“阳光书库”揭牌,左(二)为何灵华
情牵西海固源于一张图片
从高中起,何灵华就结对帮扶宁夏西海固地区的贫困学生。上大学期间又四处奔走,为当地小学筹建“阳光书库”。昨日,何灵华当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下简称“中南大”)2007感动校园十杰青年。何灵华是浙江台州人,现在中南大读研一。
西海固由宁夏西吉、海原、固原等8个国家级贫困县、市构成,水资源极其匮乏,年降水量只有300毫米左右,蒸发量却是降水量的11至12倍,曾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认定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2001年4月,何灵华读高一。一次课余读报时,他被报纸上的一张图片深深地震撼了:一群衣衫褴褛的小孩子,因为没有纸和笔,蹲在操场上用枯树枝写字。
何灵华当即给西吉县回民中学的校长写了一封信,表示愿意结对资助一名贫困的高一学生。
一个月后,何灵华收到回信。回民中学校长给他推荐了一名高一学生:苏占武。从此,何灵华和苏占武开始了每月一至两次的书信往来。
何灵华家境在当地并不富裕,父母都在当地打工。何灵华文笔不错,时常向外投稿,他拿出部分稿费资助苏占武。平时买复习资料,他也总会买两套,一套给自己用,另一套寄给苏占武。
高二那年,何灵华在学校里开展了一次“情系西部”助学活动,和同学一起共结对资助西吉贫困学生8人。
2003年,何灵华以优异成绩考取中南大,而苏占武也被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录取。因为高考成绩优秀,何灵华获得了1000元奖学金,他把其中的一半寄给了苏占武。
两下西吉建起首个“阳光书库”
2005年10月25日,何灵华自费取道西安、银川,与苏占武会合,首次踏上西海固之旅。
到了西吉,何灵华才真正知道什么叫缺水。当地人喝的水,都是从石头砌成的水窖里打上来的,水很混沌、含碱量高,喝起来很苦。
更让何灵华揪心的是,当地学校几乎没有图书室,学生也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他萌生了为当地学校筹建“阳光书库”的念头。
何灵华用相机和文字,把宁夏之行记录下来,并告诉身边的同学朋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西海固的教育,为之捐书捐钱。中南大图书馆提供了价值1000元的学生读物,何灵华所在的公共管理学院下拨3000元经费,帮助他筹建“阳光书库”。
去年11月下旬,何灵华和其他四名同学拖着五箱书籍来到西海固,在西吉县什字中学建成首个“阳光书库”。何灵华永远不会忘记,当孩子们看着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味的书籍时,都不忍心用脏脏的小手去打开。
当地教育局领导闻听此事,也赶来为“阳光书库”揭牌。
央视名主持寄来三箱书
“明年开春,我会再去西海固,在当地建立第二家‘阳光书库’。”昨日,记者见到何灵华时,他吃力地从宿舍床下拉出三个沉重的纸箱。他说,里面是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主持人张斌寄过来的,也是“阳光书库”的受赠图书。
今年8月12日,何灵华参加联想奥运火炬手的选拔时,曾与张斌谈起西海固。张斌当即表示将捐书给“阳光书库”。“原打算本科毕业后去西海固支教,但考虑到可以发动更多的人加入筹建‘阳光书库’的行列,这比一个人去支教的效果要好许多。”何灵华选择了读研,继续为“阳光书库”奔走。在他的努力下,中南大、华中科大等高校的志愿者也纷纷加入,支持西海固的教育。
至今,何灵华和同伴们一起帮扶了西海固298名贫困生,其中他直接帮扶的有5人。
何灵华有个愿望:联系更多高校的志愿者和爱心企业,为西海固中小学建立更多的“阳光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