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上帝的安排
2007年3月5日<我们周刊>NO:40
<楚天都市报>采写:记者张庆
摄影:记者尚炜
2
月2
日,阳光温暖地落在路乞的肩上,路乞的目光温暖地落在顺波的眼里。
在这个有着淡奶黄色墙壁的宽敞家里,他们的爱意弥漫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这是一段非常浪漫的异国情缘。然而和一般跨国恋曲不一样的是,在他们身上,充斥着宝贵的公益情怀和环保精神。

甜 蜜
蜜
路乞喜欢做菜,川菜、粤菜、湘菜,没有他不会的。早上,路乞会给孟顺波做三文鱼白粥吃。而孟顺波则会做很多地道的中国菜例如:油炸草鱼块
, 煎鸡蛋,鱼香肉丝,回锅肉…
精心为路乞做午餐。看着彼此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他们心里别提有多甜蜜了。
路乞对孟顺波的爱,充满着美国人的幽默和调皮。当我问起孟顺波的年龄时,路乞抢着说:"她
27 岁。"我露出惊讶的笑容,路乞补充说:"在我眼里,她永远27 岁。"最后,还是孟顺波给出了正解:"我27 公岁,54 周岁。"
路乞身高 1.9米 ,孟顺波不足1.6 米。路乞高大魁梧,孟顺波娇小玲珑。然而当他们站在一起时,眼角眉梢的那份默契,却非常和谐流畅。说起这份情缘的起点,路乞脸上立刻散发出盐湖城朝阳般清新明媚的笑容。
我 爱
你
从小,路乞就对神秘的东方文化充满了向往。小时候的他,在经过家乡中文餐馆时,会默记下招牌上的中文字,回家后一笔一划地描绘出来。他以为,中文字就像英文字母一样,只要学会了基本的元素,就可以组合成所有的文字。
长大后,路乞当了义务兵,有机会进入美国国防部的语言学校系统地学习中文。上世纪
60 年代,路乞受教会指派,来到香港做了2 年的志愿者义工。路乞的中文程度突飞猛进,不仅让许多第一次给他打电话的人,以为电话那端是一个黑头发黑眼睛的中国人。更让人惊讶的是他还能以熟练的粤语同广东和香港当地人流畅的交流。
多年来孕育的东方情结,在 2004年终于爆发,路乞决定写一本书《中游记》,记录下自己对中国的情感和见解。路乞需要一位助手,他的美国朋友和河北作家协会的一名女作家,在中国书法家论坛的网业上,看到了湖北女书法家孟顺波的作品,论文及个人资料,立刻将孟顺波介绍给了路乞。
2004
年7
月,路乞第一次从电话里,听见来自神秘的东方国度里的孟顺波的声音。20I love you,I miss you,I
need you (我爱你,我想你,我需要你)。
这对那时单身的孟顺波、路乞来说,彼此一起重升一曲感情,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但这表白来得这么强烈坦诚率直,孟顺波被吓着了,一时之间根本接受不了,只有选择回避。
但路乞却非常执著.
成 双
对
我问路乞:"那时你并没有见过她,是什么使得你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确定她就是你要寻找的伴侣?"
路乞回答:"我的灵魂告诉我,这是上帝的安排。"
他们开始了在网上的视频交流。那时的孟顺波,根本不会上网,更不会打字。路乞如此形容他们第一次视频聊天时的情形:"我给顺波打了一个'你好',接着顺波的脸就不见了。半个小时后,她的脸又出现了,屏幕上多了两个字'你好'。"
随着交流的渐渐增多,孟顺波的电脑水平越来越好,对路乞的了解业渐渐深入。
2 个月后,路乞邀请孟顺波一起在上海见面。仿佛仍然处于梦幻中的孟顺波在儿子的陪同下前往上海浦东机场。
这次见面,双方都给对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对孟顺波倾心不已的路乞,决定放弃美国的一切财产,和孟顺波一起在中国定居。
路乞用了 2个月的时间处理美国的事务,之后义无反顾地来到了中国湖北黄石,只为能每日见到孟顺波。
2005 年2 月,路乞和孟顺波在香港登记结婚。
捡 垃
圾
多年来,路乞在美国一直从事法律工作,也对环境保护有着很强的责任感。来到黄石后的他,在路上看到垃圾,会潜意识地将其捡起,扔进垃圾桶。
开始,孟顺波对路乞的行为很不能理解,后来被路乞感染,也捡起了垃圾。后来,越来越多的人,都加入了捡垃圾的队伍。路乞干脆组织起:"吾
億工程 志愿者行动"。在当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股"路乞现象"的旋风,继而扩散到湖北,发散到全国。不久前,路乞被评选为在中国有突出贡献的20
位外国人之一。《泊客中国》摄制组已经完成了路乞专访的记录片。近日将在天津TV
和CCTV
播出。
如今的路乞,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聘为指导研究生教授,夫妻俩定居在了武汉,不仅将他们的爱情继续进行到底,也将他们的环保事业进一步发扬光大。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