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小城故事之清迈印象二

标签:
泰国清迈清莱金三角旅游 |
我们常说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其实并不严密。泰国政府并没有宗教的强制性政策,宪法保护信仰自由和多种宗教并存,除了佛教,仍然有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印度教信徒生活在泰国。我们在街上会偶尔看到将头发遮挡得严严实实的典型穆斯林女性,她们并不是来自大马之类的国家,更不是来自中国宁夏,从衣着和随身行李可以看出她们就是地地道道的本市居民。在夜市里购买丝巾时,店主正是两位生着经典阿拉伯面孔的壮汉,问起来自何处,答案是人家就是泰国居民。
1 善男信女不仅限于东方人。
2 长老为大家做完“法事”后不停地抓挠自己,听人议论说他有皮肤病,不知是真是假。
3 多数寺庙是不售票不高价卖香火的,僧人们的生活需要靠自己。
但佛教的实际地位应该被视为其国教,据说95%的民众是佛教徒,对泰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等影响甚重。除了很多法定假日是遵循佛教传统而设立的表象,佛教还为泰国人塑造了友善、忍让、平和的道德风尚。
4 从清迈去往清莱的路上,汽车停在一个带有路边免费温泉洗脚的服务区,一名皇家警察饶有兴致地跟我们一起泡脚聊天。(手机拍摄)
5 遇见镜头对向自己时,几乎所有泰国人都会微笑配合,气氛总是轻松和谐。
6 双龙寺前随拍的一张西方人的面孔,与泰国人相比,老先生倒有点手足无措了。
7 一个年轻僧人正在接受记者采访,举止落落大方,英语滚瓜流利。
泰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占比例最大的泰族,还有苗族、拉祜族、马来族等几支少数民族。当然还有少许华人,华人在泰国算作何种民族我没有研究,但其来历却充满心酸,后面写到清莱和金三角时我会记录些许内容。
8 泰餐馆院里的迎宾活动。
泰族和我国的傣族其实是同一血脉,只是支系不同罢了。据说在元代(确切说是蒙古帝国),如日中天的蒙古族挥师南下,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傣族纷纷南迁,一路躲避战乱,最终定居在老挝、缅甸和泰国一带,泰国的建国于此有很大关系。查一下日期倒也相符,三王建清迈时发生在13世纪末期,那时的元代正是鼎盛时期。
9 这个应该是苗族人。
长颈族是泰国“少数民族”里比较奇葩的一支。其实长颈族的称谓只是人们根据其形象产生的俗称,资料上说他们实际上叫作巴东族。也是由于躲避战乱,这个部落流落到泰国北部,一直过着难民营似的生活,泰国政府比较人道,充分利用这个民族的旅游价值,将他们安置在交通比较方便的位置,结果他们的生活反倒比一些靠种田或做生意的少数民族还要富裕。脖子上的圈圈就更不会去掉了。
10 喂奶的长颈族美女。
11 长颈族多是近亲结婚,我很担心长此以往这个民族的形象和智力会受到影响,但看上去似乎担心多余了。
12 这是我们访问的那个集市上最年长的长颈族妇女,所以她的脖子也显然是这里最长的。在清迈,经常在大型广告牌上看到她的照片。
13 泰国政府在乡村专门建立一些集市,把愿意走出来开发旅游的族人动员到这里,她们真正生活的村寨是不对外开放的。
14 我们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跟大象亲密接触,乖巧且多才的大象给大家带来很多惊喜。
15 百席泰餐现场。
16
在泰北很难见到人妖,而在百席宴的现场,领队悄悄告诉我,着白衣负责传菜的清秀女子既是人妖。我没敢跟他交流,因为担心像《泰冏》里面的桥段复播,被人骂成国内来的傻X。
17 宴会伴有歌舞表演,泰国舞蹈用泰国特有的慢节奏讲述着他们的历史故事,我一点也没看懂。
19 佐罗和麦蝉两位姐姐“两小无猜”,年过五旬仍然“你的也是我的”。我非常担心她俩其中一个没往嘴里吸而是往里吹泡泡。
21 清迈大学一角。
22 “未名湖”
23
24
25 想追回年少时校园恋情的昊爹昊妈坐在湖畔,但从照片看昊爹的目光显然没有配合昊妈的手势。
26 恰好赶上学生大集合,好大的场面,应该盖过曼谷街头的大选游行。
29 店旁的灯箱广告。六人打入境开始就策划享受一下马杀鸡,但闲逛和吃喝把时间基本占据,现在真有些后悔呢。(手机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