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同的理解

(2009-08-21 08:14:45)
标签:

旅行/见闻

文化

休闲

杂谈

    无片,继续唠嗑:

    昨晚北京新闻说了这么一档子事儿:

    一名从美国回来的旅客,由于过度劳累,在首都机场办理入关手续时才发现自己的一件行李忘在飞机上,于是匆忙返回飞机去取,可当他带着取到的行李走出飞机时却发现廊桥的门已被锁上,工作人员早已离开。呼天喊地求救无门的他只好做好在廊桥过夜的准备。

    而一个小时后,进关手续办理处的人发现登记中和实际进关的人数不符,于是积极寻找,最终把疲惫不堪的旅客“营救出来”。

    新闻最后没忘记煽情地以被救旅客的角度谢天谢地谢人一番,设想着若不是机场的细致、周到、负责、及时,这名劳累的旅客只能等到第二天该飞机准备起飞时才能脱离“险境”。

    新闻中不难看出信息的几个关键词:旅客 疲劳 遗忘 遇险 机场 责任 营救 及时 感谢

    而我脑海中却出现如下几个词汇:机场 疏忽 管理缺位 反锁 醒悟 营救 道歉 追究责任 加强管理

    这名旅客似乎是个迷迷糊糊的倒霉蛋,干出这样让人好气又好笑的事情,幸亏没有严重的后果,可以一笑了之。而事实上呢?机场在旅客下飞机后不安排专门的人员认真检查是否有滞留人员和遗失物品吗?给廊桥上锁应该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实施?如果这期间有人返回客舱实施有碍安全的犯罪活动责任又在谁?......一连串问号不多吧?

    新闻的最后应该善意提醒一下广大旅客,由于我国的机场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能力和智力均处于低下水平,所以下飞机后一定带好随身物品,万一有遗漏务必通知有关工作人员,以免被误锁,给您个人和家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