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袋斜街胡同(文字:老海军、图片:农民)

标签:
奥运鼓楼门脸烟袋斜街胡同摄影休闲文化 |
告别了周六的阳光明媚,周日早晨就阴沉沉的,零星还有雨滴,但空气似乎很通透。
新建的前门大街、景山、烟袋斜街胡同三个地方让农民选,他选了胡同,好!出发,于是我们先坐地铁5号线到了北新桥。出了地铁,农民这个腐败分子一看还有三站才到鼓楼,非要打车,我苦口婆心的劝慰,奥运期间,咱们能不能表现的“市民”一些?
烟袋斜街是我小时候经常路过的一条小胡同,街的形状弯曲似一烟袋而得名。过去这条街经常有小商人出售北京人称的“小物件”,比如“痒痒挠”,“挖耳勺”什么的,里面还有家“澡堂子”。新改建以后,第一次去,面貌全非呀,街道整齐干净了许多,但街道两旁的商铺怎么月来越像南方的店铺,讨好老外的咖啡酒吧似乎把北京的胡同变成了塞纳河边的“左岸”.....在我这个地道的北京人眼里,完全不是那个味道。
拍了一痛,农民说他感觉有些疲倦,想坐下来谢谢,喝杯茶。于是我们沿着一鼓楼东大街向东走,路边几个人每人捧着一大碗“卤煮火烧”,香得我口水直流,忙问人家在哪儿有卖,“对面,姚记炒肝,看到没?”,过去一看,一屋子人,算了吧。继续往前走,有家羊汤馆看着不错,一人一碗羊汤,烤的焦焦的烧饼夹肉,吃的我满嘴流油,那羊汤更是美味之极,熬的又白又浓,放点香菜、胡椒粉,自然是“幸福到最后一滴”。
吃饱后,我们又漫步到“南锣鼓巷”,又是北京一条必逛的胡同,我本意是想带农民品尝一下“文宇奶酪店”著名的奶酪,结果门口排了很多小姑娘等着吃,算了吧,我们两个中年男人还是把这口福让给更需要解馋的小MM们吧。胡同里两个巴西电视台的记者站在路中间做节目,经过时,那个电视摄像师看我脖子上挎着相机冲我笑了笑,突然他叫住我,问我用的镜头是不是蔡司,不愧是专业玩摄影的,眼睛真毒呀,我指给他看用的镜头是蔡司的Flektogon,他嘴里不住的说:Perfect!他觉得把德国老镜头用在现代数码机身上很棒。
于是我们找到一家酒吧坐下来,农民点了茶,我要了芒果冰沙。一边吃着喝着,玩着相机,突然门外传来一阵咯咯的笑声,一女子直奔我俩而来,定睛一看,原来是我过去一同事,他老公是这酒吧的房东,见到我俩自然是非常亲切,唠起去年与我和农民一起到沿河城玩的情景,记忆犹新呀。那老公新郎见此情景,自然是心领神会,立即指示店小二免去我俩的账单,并重新上茶,你说说这事闹的。
1 鼓楼,想起美国排球的那个老丈人
2 进入
3 奥运气氛到胡同
4 奥运也要买菜做饭
5 有点历史的门脸
6 美女更贪吃,仔细一看,原来是浙江卫视正在做关于小吃的节目
7 邮递员,除了衣服款式变化,跟小时候一模一样
8 有创意的店名
9 长在红旗下
10 精雕的老门脸和现代的灯箱
11 不要说老外,我也不知这是哪款服装
12 悠闲的居民
13 几个做节目的巴西人忽然对老海军的蔡司发生兴趣
14 奶奶也当志愿者,志愿者也可以是奶奶
另:
1、鸣谢老海军先于我写下博文,被我友情引用,尽管文字里有侮辱我的意思。
2、出差几天,不周到的时间,请博友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