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篆刻家郑朝阳
| 分类: 现场见闻 |
中国著名篆刻家郑朝阳

郑朝阳 , 1973年生于西安市户县,毕业于西安书学院。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协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户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入展西泠印社第五、六、七届篆刻艺术评展,中日l篆刻交流展,中韩书法篆刻交流展,全国第六届新人展,全国第六届篆刻展,第二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等。出版巜中国篆刻百家.郑朝阳卷》、巜郑朝阳篆刻霍松林诗百首》、巜郑朝阳陶卬作品集》、篆刻巜心经》、《兰亭序》、《三十六计》等。
“ 刻石镌金夜复晨 秦山渭水见精神, 兼综浙皖开新派 始信关中出印人。”
这是著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霍松林老先生评价篆刻家郑朝阳的一首七言绝句。

篆刻一道,虽于方寸之间分朱布白、走笔奏刀,然雅俗、性情、胸次一一现焉,故虽操刀者甚众,而登堂入室者盖寡。郑朝阳先生酷爱书法艺术,博览群书,读之以厚学养;游于京津沪,汲取名家之长;再拜于韩天衡门下,大匠熏炙,得益自不待言。尝见朝阳起稿,以毛笔写于三尺对开纸上,再三推敲,数易其稿,观之虚实相映、朝揖管领有序,尔后缩小上石,方始奏刀。故其钤蜕放大数尺,线条之精到、雄浑之气韵不曾少减。朝阳以秦玺汉印为根基,广纳浙皖诸家于胸中,汲取时贤于腕下,制印无论朱白,用刀朴厚与锋利参杂,线条以骨力胜;笔画并笔、块面与线条成对比,以大开大合成章法上之虚实;在线条起收笔、转折、交接细微处的尖钝处理,使得沉着痛快中见精微。经过二十余年的艰辛修炼,朝阳的篆刻已趋于成熟,其字法、刀法、章法已非古贤今哲所能牢笼,整体上朴厚、苍茫、豪放而真气弥满,呈现出一股阳刚之气,此乃秦风秦韵所滋养的秦人心性在印面上的一种外化。观朝阳之印如听旷野吼秦腔,粗犷强悍,酣畅淋漓,韵味悠长,动人心弦。

由于郑朝阳过于勤奋刻苦,长期持刀压迫手指血液受阻不通,以致右手无名指中关节坏死,2007年动手术从胯骨取出一截造型补入。病情稍愈,却不可用力于石,遂另辟蹊径,转入瓷印创作。先到耀州将瓷土拉回,制成印型泥坯,晾晒月余,待干透后施刀其上。镌刻印面参取战国古陶残片、西汉砖瓦文字意趣,以求古拙,再根据印文内容雕制印钮。刻好一批后,即运往耀州窑挂釉烧制。耀州窑始烧于唐,鼎盛于宋,是我国“六大窑系”中最大的一个窑系,烧制白瓷、青瓷、黑瓷和酱色釉瓷,至今窑火千年不断。耀州窑所产以青瓷为最,乃北方青瓷之代表。相较景德镇瓷的细腻而言,耀州瓷胎质釉色厚实深沉,露胎处更显粗犷,恰与朝阳印风相吻合。朝阳曾为余制一肖形瓷印,釉色青碧,肖形为无量寿佛,以龟钮相配,内容与形制合二为一。为钮之龟造型准确、刀法精湛,栩栩如生,这主要是得益于其早年的画素描,更得益于在寺庙里塑佛像,故于某种意义而言:在恩泽万物的阳光下,事在人为,艰难困苦的经历亦是一种财富。
“主题印”是以某种文字或某类文字内容为专题,创作而成的一组(套)篆刻作品。而由主题印钤盖或印制而成的印集,可称为主题印谱(集)或专题印谱(集)。如果说一方印的创作是独奏,那么主题印的创作就是合奏。主题印的创作,在一组印中要形式多样、手法多变,于此更能体现作者的功力、慧心与才情。
在新世纪初,郑朝阳先生即进入主题印创作,其主题印代表作为《三十六计》。这组主题印计三十六方,在入印书体上,从甲骨钟鼎、秦权汉瓦、泉布镜铭文字无所不收而加以印化,至于花押殳篆则能因势利导,不野不乱;在章法上,继承了汉印静中寓动的优秀传统,于方正之中取势求变而不逾矩;在用刀上,或单或双,或冲或切,辅以披削,使刀如笔,心手相应,运用自如,变化多端,已是一印一貌。在边款的创作上,所取文字篆隶真草行乃至北魏正书、宋体美术字无所不用,纹饰多取于汉代砖瓦,肖形来自汉画像石以及北魏造像,且线条简练,配合印文内容,极尽变化,使每一方印的边款与印面相契合,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组主题印的创作上,可以看到朝阳对传统的谙熟于心,亦可见其功力与才情。迄今为止,朝阳已创作主题印数组,每组的创作短则逾月,长则半年,倾注心力、朝夕不辍,真可谓魂消青石、血凝朱泥。朝阳已付梓的主题印谱已有《郑朝阳篆刻霍松林诗百首》《心经》《兰亭序》《三十六计》数册,但艺无止境,处于盛年的郑朝阳仍然在不断的深化中踽踽前行。在陕西印坛,郑朝阳对主题印的探索和创作有着积极的贡献。


今年的4月份,应枣庄市著名书法家张切易先生的邀请,郑朝阳先生一行,从陕西来到枣庄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记者有幸与这位艺术大师相识,在几天的采访交流中,深深地被他在篆刻艺术之路上跋涉的艰难困苦与永不回头的执着精神所感动,特别是听他对篆刻艺术的理解,和追求理想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他的那种超前的意识和心胸宽广 ,更为之赞叹不已。他的天赋、学养、勤奋,充分透露出了一个成功的篆刻家艺术个性的光耀。



在枣庄期间,郑朝阳先生游览了台儿庄古城、青檀寺、甘泉寺、王学仲艺术馆、滕州汉化石像馆,每到一处,他都以艺术家的敏锐眼光观察和探究,寻求题材,独到创新,汲取精华,从这些细微之处,无疑可以看出,他所寻找的东西,和他所具备的素养是密切相关的,这也反映出他的艺术创造中的改造能力、捕捉能力、选择能力,他将先民遗存的原始素材移入篆刻艺术,有水乳交融之感。观其言,观其行,朝阳先生正气豪爽,他虽然不是军人出身,但具有军人的风范,他的为人风格鲜明独特,与人不同的个性,与他的艺术性格天然合一,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色彩。郑朝阳先生数十年毕其心力,学有专攻,最终成为艺术领域的新时代斫轮高手。




郑朝阳的热情奔放,耿直豪迈的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难忘印象,彼此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当记者向朝阳先生求幅作品时,他欣然答应。时值八一建军节,向大家亮出了朝阳先生的篆刻印章“军星灿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