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乡姨家那口井

(2010-08-23 10:04:01)
标签:

杂谈

    人一上年纪就爱回想往事,这话记不清是谁说的了,但对于我,却十分确切。这些年我老爱回想往事,尤其是年轻时见过的一些景物总在梦中出现。心想好脑子不如赖笔头,还是把一些事情给记下来吧。省得以后留下遗憾。

   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禹州城锁拐巷姨家院里那口老井,据说姨夫家过去是禹州城里卖油炸馃子的一家的大户,整个锁拐巷街大都是姨夫家的房产,后来遭日本鬼子飞机轰炸,诸多房屋一下子夷为断壁残垣,姨夫家也由富商沦落为赤贫。临解放时反因这变故占了便宜,划成份为贫雇农,她家的后代都为这个成份沾光,要不落个资本家准会跟着倒大霉的。

    那时候,由于我姥姥家成分不好,禹州城临解放时,因有姥姥陪嫁时的一些田产,从而大半生苦劳巴做的姥爷反而被划定成富农成分。为了怕受牵连,姨是轻易不肯回娘家走动的,尤其是几个有出息的,在外边工作的几个大表兄们都坚决给姥爷姥娘舅舅们划清了界限,不认这门亲戚。还是后来政策松动,亲戚间才慢慢有了些来往。尤其是年处青涩的我,对世态炎凉体会不深,便不顾大人们间的芥蒂,总是爱往姨家走动,说实话,那时,姨也着实待我很亲。大概是看我不惜力,在她家干活比较勤快的缘故。

    姨家那时住的是一个小小的独居院,据说是日本鬼子飞机轰炸后,唯一幸存的雇工们住的一处下房。我曾经煞有兴趣的打量过姨家这所小院子,只见坐北朝南一排三间小瓦房。南边有一间朝北的小厨房。院中间有一棵大槐树。槐树下有口用青石条常年封盖着的老井。院子大门朝东。说是大门,也不过是一个小的单扇木门而已,被姨常年用一把铁锁朝里反锁着,不经呼叫轻易不肯打开。往里走三间西屋大概是上房,单只留下了墙旮旯,墙旮旯里长有一些杂树毛子。四表兄告诉我说这也是日本鬼子造的孽。本来很好的正房大瓦屋给炸成了这样。

    姨家人口多,仅有三间小房子,一旦儿女们集齐回来是不够住的。在姨的授意下,有大表嫂出头料理,便想在上房的宅基上再接盖一间小北屋。好形成一溜四间小北屋的格局。我当时也正好走亲戚来到姨家,自然也帮助给盖房的工匠做菜做饭,出了不少力。大表嫂人很精能。会当家理事,嘴一份子手一份子,有着指挥才能,还善于算计。当时和泥盖房用水可是个大头费用,如果用大街上公用水龙头的自来水,来回担担挑挑的,费工费时费钱,那可太不划算。(那时自来水还没有接到每户家里)大嫂子眼珠子一骨碌,便瞅见了院中间那口被常年封盖的老井。说这口井里不知还有没有水,如果有的话,可就省钱省力气了。大家一听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便让盖房的工匠们掀掉了石条,我们都好奇的围上前去观看,咦,只见好深一口井。大表嫂说,试试看里边还有没有水。说着便随手拾起一块烂砖头扔了下去,只听“咕咚”一声,井下传出沉闷的水响声。有水,丰盈得很,还不浅呢。工匠头领兴奋地说。大表嫂当即决定用这井里水和泥盖房。

    一桶桶清澈的水被用绳子拔了出来,姨见了,感叹的说,这口井不用了几十年了,没想到现在出水还是这么旺,真是口好井啊。过去炸馃子可全用的是这井里的水,这水呀甜着哩,可比现在的自来水好吃,过去出井都能直接舀着喝。

    傻傻的我一听井水很甜,见刚打出的水很是清澈,便拿起碗顺便舀了一些品尝味道到底如何。谁知一沾到舌尖,便噗的一下子全吐了出来,那个苦涩呀,简直不能形容。见状,姨说,几十年不用了,能不涩苦吗。弄不好还有毒哩,快用开水洗漱洗漱嘴,别中毒了。

    井水是不能吃了,但用来和泥盖房还是很便当的,就这样,这口常年不用的老井派上了用场。一担担被取了出来、一间小北屋也很快盖成了形。

    奇怪的是有一天,房子正盖到起檩阶段,全城不知啥原因突然停电停水,姨家水缸里储存的水不多,一时不够做饭淘菜用,大表嫂便说,我看即用井水淘菜吧,也不会有啥毒。听了吩咐我就用井水淘菜。可是储存的水竟然不够给工匠们烧开水用。那时候又没有瓶装水。见新拔出的井水很是清澈,大师傅大概口渴的厉害,便顺便舀起一碗咕咕咚咚饮下。一边饮还一边说,谁说井水苦,这水太甜了。嫂子,以后就用这水烧茶吧。

    听了这话我感到很是奇怪,这井水咋会又变甜了呢?问大表嫂,大表嫂也不知缘故,只是含糊的回答到,大概是这半月经常用水,把苦水用完,甜水又出来了吧。姨感叹的说,这井水看来又用活了。(这以后便不再到外边取水做饭用了,奇怪的是用井水烧开来果然甘甜可口,比自来水好喝。)

    姨这句井水用活了的话,再后来便常年响在我的耳边,更为奇怪的是,这以后我的梦里竟然常年出现喝姨家的那口老井里的水。梦境中嘴里不是苦就是甜……

     从水甜到水苦,再从水苦到水甜,使我渐渐悟出了一些东西。原来,这口水井虽然蓄水很多,但因常年不用,水越变越腐。常年只渗进雨水和咸涩的地表水,不向外出水,只进不出,这大概便是老井之水慢慢变苦的原因。以这口井水由甜变苦,再由苦变甜的过程,也给我们以做人的启示,那些习惯于索取而不思付出的人,其最终结局看似丰盈圆满,实则内涵苦涩无比。如果人生多考虑些付出,那么人生的况味自然会是甘甜澄澈的。尤其是到老年回味往事的时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