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关于报纸正文字号过小问题的现状与建议

(2013-05-06 09:42:38)
标签:

转载

 

近些年来经常有读者反映报纸正文字号太小,阅读起来很费眼力,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目前国内报纸的正文字大多数是用小五号字排版,甚至有很多报纸的正文字用六号字排版,这一事实不仅表明广大读者的视力健康正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而且也反映出人们对用小号字排印报纸正文所造成的危害缺乏足够的了解和重视,同时还反映出报社的办报宗旨尚缺乏“以人为本,为读者服务”的意识。

小小的字号问题果然有那么严重吗?让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就不难看到报纸正文字号大小的选择事关人民大众的视力健康和国家形象。

一、       报纸正文字体适读原理

做过出版印刷工作的朋友可能会知道最适合阅读的字号是老五号字(即10.5磅字),为什么老五号字是最适合阅读的字号,这是由人眼的视觉生理特征来决定的,从《文字制版技术》 [1] 一书中我们了解到,眼科医生认为健康人眼的最小视角为0.8分,正视距离(即眼至读物的距离2430公分)换算约合0.06mm,印刷文字的笔画最细者须是视角的两倍,笔画的间隔至少须5倍视角。按照“磅数÷2.845=毫米数”的公式来换算,老五号字(10.5磅)为3.69毫米,小五号字(9磅)为3.16毫米,以宋体“量”字为例,“量”字有9个横画和8个横画的间隔,按视角的两倍计算,横画的粗度为0.12毫米,那末,老五号字横画的间隔为0.33毫米,小五号字横画笔画的间隔为0.26毫米,老五号字横画的间隔正好是人眼视角的5倍。由此可见,字号越小,越不利于人眼的视力健康。汉字的笔画繁多,结构复杂,比“量”字笔画更多,结构更复杂的字还有很多,因此,报纸正文字号大小的选择应遵循以人为本,方便阅读的原则,正文字号最小不应小于老五号(10.5磅)字。

二、报纸正文字号过小的危害

字号太小损害视力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人眼距读物的最佳距离为30公分,否则会给视力增加负担,造成视力疲劳。如果字号太小或笔画繁多在正视距离下看不清,头自然要接近读物才能看清,眼睛因此作出的努力会感受到紧张,停止阅读此种紧张会立即消除,如果经常在这种紧张状态下阅读就会形成近视。

报纸在人们现代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据权威机构测定,目前北京每天的报纸印刷量超过了700万份,平均不到两个人就拥有一份报纸。阅读报纸的方式大多是浏览,而且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静坐于咖啡厅内,可能是等候于车站中,也可能是身处各种行进中的交通工具上,浏览的阅读方式和多变的阅读环境,对报纸正文字号的大小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报纸正文字体具有足够的普适性,满足广大读者在不同条件下阅读的舒适度,过小的文字无法承担这一重任,只会对读者的视力造成损害。

《医药经济报》200764日一篇文章指出:“我国近视眼发病率已居世界第二位,其中绝大部分是青少年。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等组织的抽样调查显示:上海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率目前超过54%, 其严重性远远超过10年前,给他们的升学和就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人民日报》2004531日登载杨春兰的一篇名为《报刊字号莫太小》的文章指出:“字号太小何止是影响青少年读者的视力,对于上了年纪的读者也同样会带来阅读的困难。……近视的发生率小学生为20-25%、中学生为50-60%、大学生达80%以上”。

《中华读书报》200515日刊登左雪文的文章《别让老年读者拿着放大镜看报纸》,文章指出:“过去报刊上广告少,图片小,字号大,如今的报刊有的连五号字都保不住了,我们老年读者,看五号字时间长了也觉得十分吃力,如今要去看六号字的报纸,未免有些强人所难了!但报纸不能不看,于是原本就戴着老花镜的我等之辈,如今手里不得不再加上一件非常规武器——放大镜!”

1可以反映出报纸读者“视力负担”的今昔对比。下图左侧是2006826日的《人民日http://s9/middle/9a3d984etb3bedbfc9c78&690图1

报》,正文字为小五号,右侧是1971925日的《人民日报》,正文字为老五号。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左侧的报纸阅读时眼睛比较费力,右侧报纸阅读时眼睛比较省力,由此可见字号大小对视力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当前,青少年和老年人的视力健康得到社会、学校、医疗机构和家长的关注,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和措施,如调整阅读姿势,改善阅读光线,限制阅读时间以及增强有利于视力的饮食和营养等等,如果我们的报社能加大报纸正文的字号,那将是比任何措施都更为有效的措施。

    报纸正文小字化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因素

知识经济的到来使信息量急剧膨胀,各类报纸不断改版扩版,不仅追求版面更美观,而且千方百计力求通过有限的报纸版面传达更多的信息,报纸容下更多信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缩小字号。先进的技术为缩小报纸正文字号提供了条件,过去铅印时代用小五号和六号字印报纸正文几乎是不可能的,轮转机、铅印工艺、粗糙的滚筒纸,能把用五号字排的正文印清晰,不粘不糊也是非常不错的。现在的电脑制版和胶印工艺技术印六号字甚至7号字也可以作到墨色均匀,不粘不糊,先进的技术构成了报纸正文小字化的物质条件。

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济利益的问题,报社的主要利润来源是广告,报纸版面可以说是寸土寸金,挤出更多的版面登广告以获取更大的利润是报纸正文字一小再小的根本原因。商品社会一切向钱看,用利润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这就是报纸正文小字化的社会因素。报社的经济利益固然重要,但广大读者的视力健康更为重要,报社的发展不能以牺牲读者的视力健康为代价,就像一个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样。

报刊正文用字过小,读者为获得知识和信息总是要以损害视力健康为代价,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信息的有效传播。字体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一个特殊的商品,读者不会因为报刊上的字号大小来决定是否购买这份报纸,不管什么样的字体读者都只能接受。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产品已经比较丰富,人们的消费已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谁能提供让读者满意的产品,谁才能有所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报纸的可读性无论对读者还是对报社都是至关重要的。报纸上的字体犹如一面镜子,体现着一家报刊社对读者视力与受众无障碍阅读的关怀与实践。只有把读者的利益作为自己根本利益的报纸才会有更多的读者。

四、报纸正文字号大小选择原则与办报宗旨

报纸字号太小不仅影响读者的视力健康,而且也影响到党和国家的形象。报纸是社会舆论工具,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报纸的版式、印刷工艺、图像和字体都是这个国家发达程度和发展状态的标志。应当说现在的报纸与过去相比在版式、照片、纸张及印刷工艺等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反映出我们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时代特色,但在字号大小的选择上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观念上的差距,忽略了 “以人为本,为读者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图2为例,左上为2008127中国http://s4/middle/9a3d984etb3bee79f1c53&690图2

的《人民日报》,左下20081016韩国的《朝鲜日报》,右侧为20081017日日本的《读卖新闻》,其中《读卖新闻》和《朝鲜日报》的正文都是用老五号字,《人民日报》的正文是小五号字,前两者字体的清晰度明显优于《人民日报》,相比之下《人民日报》的正文只是灰蒙蒙的一片,无论从版式风格还是从字号的易读性看《人民日报》都不利于读者的视力健康,也无法彰显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以人为本”重要思想。

这里面有字体本身的差距,更主要是为读者服务意识上的差距。在日本网页上我们了解到,日本报纸字体大型化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自1981年之后日本报纸界先后三次掀起报纸正文字体大型化的浪潮,以《读卖新闻》为例1983年采用扩大了26.5%的字体,为方便阅读同时将每行15个字改为13个字,1989年又进一步将字体扩大了18.5%,将每行13个字改为12个字,针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20002月《读卖新闻》又进一步将字体扩大22.4%,将此视为针对高龄化社会而采取的为读者服务的重要举措,大大提高了报纸的可读性,对其国民的阅读用眼健康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种大型化的字体在日本被称为“新闻体”,成为日本报纸正文专用字体,日语“新闻”即汉语“报纸”的意思。日本无论大报小报的正文字体都是用老五号字排版,而且都是用这种“大型化”的“新闻体”。

4

 
3日本岩田公司的《新闻明朝体》与中国《报宋》的对比,两行大字都是36磅,但可以看出日本岩田公司的《新闻明朝体》字面大,笔画粗,而《报宋》字面小,笔画细。这种大小、粗细的差距排成正文反应在报纸上如图4所示。

http://s1/middle/9a3d984etb3bf01ca0df0&690

当然,《人民日报》是用小五号字,《朝日新闻》是用老五号字,字体本身就字面小笔画细,再加上字号小,《人民日报》读者的视力负担就可想而知了。即使是相同字号《报宋》也比《新闻明朝体》的可读性差,图5与图6是相同的文字内容,都是用10.5磅字,我们清楚地看到《报宋》笔画纤细,《新闻明朝体》粗壮饱满。

http://s4/middle/9a3d984etb3bf058671f3&690图                      5《老报宋》                               6 《新闻明朝体》

   日本“大型化的新闻体”是在“提高报纸可读性,保护读者视力健康”的旗帜下产生的,在这种理念的倡导下日本的字体公司几乎全都设计生产了“大型化的新闻体”,岩田公司在日本是一个比较小的字体公司,我们能找到的《新闻明朝体》是岩田公司1998年的产品,其它大公司如森泽公司的字体会比岩田公司的字体更优秀。

中国的字体除缺少“以人为本”的观念外,还有就是字体设计没有跟上技术的转型,我们没有或者很少有是针对数字技术设计的字体,“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使印刷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电脑字库只是将铅印时代按铅印工艺要求设计的字稿扫描拟合转化为数字化字体——电脑字库,可以想象铅印的压力和胶印的压力会有很大的不同,铅印压力大,胶印压力小,铅印印刷粗细合适的字到胶印印刷肯定会细,这就是《报宋》细的原因。虽然电脑字库都是用工具软件设计生产出来的,但是有哪一款字库是在立足于对现代数码技术、印刷工艺和人的视觉原理的深刻研究基础上设计生产的呢?没有或很少。


五、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建议如下:

1、由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国内新闻出版界、眼科医学界、字体和平面设计领域的专业人士,对国内报纸字体、字号“无障碍阅读”的使用标准,进行科学的调研与测定,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行业标准或规范。

2、加强字体设计与应用的科学基础研究,字体的可读性不仅与字体、字号、字距、行距、纸张、印刷工艺、光线、照明等有关,还与人的视觉生理有关。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又给字体的可读性提出新的挑战,字体在各种媒介上的最佳呈现方案需要基础理论的支撑。

3、加强字库知识产权和字库版权保护的立法工作,字库盗版严重影响了字库生产厂商的生存和发展,字库版权的法律保护是中国字体发展的关键。

4、在每年的报刊编校质量评比项目中,增加一项“字号的适读性”指标,以此鼓励和督促出版者在物化精神产品的时候,多一些贴近读者的“爱眼意识”。

 

附,我国历年有关字体字号使用要求的规定

早在上世纪1950年,我国出版总署于成立之初发布的《关于改进和发展出版工作的决议》中,就曾提出:“注意出版物的装帧、版式与插图,使形式与内容相配合。少年儿童用书尤应注意字体适当,印刷清楚,以保护读者目力”。当时的出版总署署长胡愈之先生和其他学者,也曾撰文呼吁出版物不应滥用太小的字体以免损伤读者尤其是青年和儿童的视力健康。
  1955年,文化部专门下发了《关于书籍、杂志使用字体的原则规定》(以下简称《原则规定》),该规定指出:以小5号字和6号字排印正文的书籍和杂志,阅读起来极易使眼力疲劳,特别是粗通文字的工农群众和年岁较长眼力衰退的人,更感费力。加之纸张、油墨的质量较差,印刷技术不够精良,更易使字迹模糊,损伤眼力,降低阅读效果。据此,该《原则规定》特就各类出版物字体的使用提出要求,指示各出版机构遵照执行。根据《原则规定》的要求,一般书籍、杂志的正文字号,应不小于老5号字;通俗读物和儿童读物的正文排印,应尽可能用小4号字或大于小4号字的字体排印。6号字一般用于书籍的注释、说明、图表等。该《原则规定》第3条的内容是:“报纸使用的字体,除农民报和儿童报一律不得用小5号字和6号字排印外,其余暂不作规定。”这条规定有两项含义,一是要求面向农民和儿童的报纸一律不得用小5号字和6号字排印,二是说明对其他报纸的字号使用暂不作规定。“暂不作规定”并非是不需要规定,而是有待进一步的调研和抉择。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上述《原则规定》所表述的具体内容,有些已然显得陈旧,不再适用,但其字里行间蕴涵的“爱眼”意识,仍能使人感受到一种关爱读者的“制度温暖”。令人遗憾的是,这个《原则规定》在20046月被废止之后,至今未见新的后继规定出台。
   近年有些讨论报纸字号问题的文章,经常提到1993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报纸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认为其中规定了以常用小5号宋体“的”字的平均密度(0.25<-0.05+0.05>)为准作为衡量印刷幅面墨色均匀的标准,其中并没有6号字的具体平均密度指标。上述文章的作者以此说明,把报纸正文字号采用6号字是不合适的,因为其质量要求及其检验无据可依。这当然也是分析小字化不合理性的一种间接论证方式。《报纸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虽然间接说明6号字作为正文字是不合适的,是一个小小的改进,我们认为报纸正文字采用小5号字仍然小了,应该采用5号字。
 
 目前我国的行政规章文件中虽有若干涉及出版物字号的规定,但以保障读者视力健康为目的规定,仅见于200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中小学教科书幅面尺寸及版面通用标准》,按照该标准,小学教科书正文用字(不含少数民族文字和外文)的字号规范是:小学1-3年级教科书适用2-3号字,3-4年级教科书适用4号字,小学5-6年级、初中和高中教科书适用小4号字,其中高中理科教科书可用5号字。至于目录、注释、练习等则可参照正文用字适当减小,但小学教科书的最小用字不得小于5号字,中学教科书的最小用字不得小于小5号字。

值得进一步思考的是,既然中小学教科书的字号需要规范,那么办给中小学生看的报刊是否也需要一个字号标准?办给老龄读者看的书刊和报纸是否也应有一个字号的适读性标准?对于其他报刊的字号使用,是否也应有一个保护读者视力健康的底线规范呢?
  半个世纪以前,我们尚且需要并且能够制定出“以读者为本”的《关于书籍、杂志使用字体的原则规定》,今天我们反而不需要或者制定不出新的书刊报纸的字体使用规范吗?  



[1] 《文字制版技术》是北京市印刷工业公司19792月选编的印刷技术资料之一,书中内容应该是由台湾影印而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