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行之约|青藏】——从塔尔寺到布达拉

(2009-09-26 19:21:50)
标签:

青藏高原

塔尔寺

布达拉宫

世界文化遗产

行吟视界

分类: 行走之美
 
【西行之约|青藏】——从塔尔寺到布达拉
 

 

塔尔寺,一朵盛开在青藏雪域高原东部湟水之滨宗喀莲花山中的佛教文化艺术奇葩。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它的寺院建筑、雕刻以及佛像、佛塔、佛经、供器、法器、曼陀罗、坛城……把这座佛教名刹装点得富丽堂皇,奥义深邃。蜚声海内外的“塔尔寺三绝”——壁画、酥油花、堆绣,年代久远,实为东方艺术奇观。
 
布达拉,雄踞西藏大地核心的宏伟殿堂。对于西藏人,它是一个崇高的宗教象征。对于其他人,它的象征力量则与形而上的领域有关:崇高、伟大、庄严以及朴素。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宫殿死去了,成为废墟,或者成为博物馆,丧失了生命力。而始建于公元七世纪的布达拉宫继续活着,作为某种精神生活的载体,屹立于世界屋脊之上,活在过去与未来之中。

 

From Kumbum Monastery toThe Potala Palace


 
公元2006年7月1日,创造多项世界铁路之最纪录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从此,青海西宁与西藏拉萨之间,架起了一条1956公里的彩虹,塔尔寺与布达拉之间筑起又一条长城。
 
行吟总是如此幸运,在新中国60华诞前夕,如愿以偿地搭乘上了青藏铁路列车,并用手中的相机记录到了塔尔寺和布达拉的影像。没说的,一起慢慢分享吧!
 

 

Viewpoint
Kumbum Monastery
 
 
 
 
 ■ 塔尔寺的壁画,不论是镶嵌在高大殿堂的墙壁,还是画在僧侣的佛堂,以及门、梁、柱、藻井上,都有浓郁的藏族、印度和捷陀罗艺术风格,极富装饰性。壁画造型独特、技术精湛、用笔精细、施色艳丽,基调以红、黄、蓝三色为主,兼用绿色、白色和紫色,色彩丰富,层次分明,通过冷、暖色表现人物的性格。

 

 
 
 
 
■ 塔尔寺酥油花,有着浓郁的藏族民间艺术特色,这种美妙绝伦的酥油捏塑造型艺术是塔尔寺一花独放的奇葩。塑造酥油花的工艺十分复杂,要进行大量选料、配制、做模等前期工作,十分难学。如今,塔尔寺仅有40 位技艺娴熟的艺僧能够担纲此任。所以这里的酥油花馆,无论春夏秋冬有人都是络绎不绝。传说,塔尔寺酥油花源自当年宗喀巴大师在正月祈愿大法会前的梦境。因而从前,酥油花只在正月十五晚上展出短短的一夜后要全部烧掉,以示梦境的结束。

 
 
 
  
 
 
 
■  塔尔寺堆绣,与壁画、酥油花同负盛名,成为藏传佛教的艺术珍品。技艺精湛可谓巧夺天工,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它与一般刺绣的不同是,运用“堆”的特殊技法进行。制作时,艺人们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选好各种颜色并带有花纹图案的绸、缎、棉布,剪成一定尺寸的人物、鸟兽、山水、花草、虫鱼等形状,在底部填上厚薄不等的羊毛和棉花,然后用彩色丝线缝绣,形成具有高低起伏的立体感绣品,宛如一幅彩色的丝质浮雕。

 

【西行之约|青藏】——从塔尔寺到布达拉
与藏区许多寺院一样,塔尔寺建筑并不讲究中轴线和横向对称,而是追求建立纵向延伸的空间序列。那些有着悠久历史的金顶庙宇、白塔、佛堂及僧舍沿着莲花谷地中的陡坡次第排开。既具藏地独特风格,又存汉地明清遗韵,美丽如画。

 
经历数百年的烟雨风霜洗礼,塔尔寺和它的“艺术三绝”恰如一朵朵美与善的莲花,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处,在人们心灵的深处,静静地绽放。
 

 

【西行之约|青藏】——从塔尔寺到布达拉
2009年9月21日,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清晨,我来到了拉萨市内药王山白塔旁的观景台,拍摄第一缕阳光照耀下的布达拉。圣城秋天的黎明到来比内地晚大约2小时。这天的云层较厚,不时飘起零星雨滴,气温估计不到10°C,秋风吹来,一阵寒意,我赶紧把冲锋衣的衣领竖起拉紧。一边从容地支起三脚架,一边观察着早起陆续来到布达拉宫广场的虔诚藏族居民。

15分钟过去了,东方的云层被撕开一道裂缝,渐渐变宽并泛起鱼白色。在太阳从东面的石头山跃出,把光芒投向了海拔3700多米的圣城拉萨的时候,最先亮起的布达拉宫。这个在西藏大地上处于非同凡响位置的伟大宫殿,骤然间披上了万丈金光。

 

 
Viewpoint
The Potala Palace
    
建于公元七世纪的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最缓慢的宫殿,它不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而且为整个世界所景仰,每个人走向这座宫殿的速度都是缓慢的,必须低着头,一步一步慢慢地向上移动。庄严的登殿注定了永远是缓慢的,当你气喘唏嘘地沿着白色的山墙与道路顺着山势而上,世界渐渐沉下,大地被撇开,白云如窗帘几乎垂到了头顶。而此时宫殿的主体才刚刚开始,等待你的还有无数继续攀援上升的阶梯。据说,布达拉宫的台阶有432级,我没去求证。此时的庄严早已彻底取代了任何好奇之心。

 
 
 
■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人们环绕着布达拉宫顺时针地行走,上千个黄铜制作的转经筒安装在宫殿的外墙上,里面放着大悲咒等经文,这些经筒都是信徒们自己出资制作的。边走边转动这些经筒是藏传佛教信徒们修行的一部分。虽然我和一些到过圣城的朋友们对包围着布达拉宫的商业圈颇有微辞,可在风和日丽的早晨,我没有理由不去加入浩浩荡荡、络绎不绝的转经队伍,感受环绕布达拉的无穷魔力。转经的人们有序,而且友善,一个跟着一个,每个人的右手都拿着转经筒顺时针地转动。当我的目光与他/她们碰撞时,双方都发自内心地报以微笑,扎西德勒

 
 
    
 
■  布达拉宫殿由历史上最伟大的藏王松赞干所建布。这座西藏传统宫堡式建筑内部,殿堂、房间、楼梯、走廊、空间疏密妥贴,分布有致。高大的佛像和已故各世达赖灵塔安置在其间,供人们仰视。人们把布达拉称为活着的文物,因为它影响着世界的精神领域,它是世界上惟一可以通过抚摩来与人们交流的宫殿。 
左侧的壁画是布达拉宫惟一一处允许拍摄的厅堂里四幅壁画中的一幅。当你凝视壁画,你能感受到布达拉的一切都是如此的鲜活,这些超越传统意义的文物,在现场与世界精神发生着交流。这,就是布达拉!  Y 

 

 

 

 

 
 
 

【西行之约|青藏】——从塔尔寺到布达拉

 

 XINGYIN Photography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