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加藤嘉一:日本地震后如约来宁 不停的奔跑是生命的状态

标签:
加藤日本地震龙虎网《人民日报》讲座杂谈 |
分类: 与你分享书业文章 |
【龙虎网报道】(记者 洪丽 实习生
万霞)今天(3月19日)下午,由龙虎网、江苏文艺出版社主办,凤凰国际书城承办的励志讲座“年轻人应该怎样生活”在凤凰国际书城成功进行。虽然刚刚经历了日本地震,加藤嘉一先生还是按计划来到南京,给大家做讲座。讲座时间虽然短小,但是加藤先生的多处观点赢得在场80后,90后的大学生的触动和共鸣,特别是他提及到的观点:不停的奔跑是生命的状态。讲座现场穿插进行的“心系福岛,大爱无疆”为日本灾区祝福签名活动让加藤先生非常感动。
从童年到现在,他过着一种几近“自虐”的生活
加藤嘉一,1984年4月28日出生在日本伊豆一个“农三代”家庭。3岁开始跟着爷爷、爸爸种地;12岁时因父亲经营公司不善、家庭经济困窘,他开始了凌晨三点起床送报纸的“童工”生涯。后来又代表家庭独自应对讨债的“黑道”。
高中毕业后,他虽然考上了日本的东京大学,但是因为没有钱而放弃入学。后去澳大利亚学习,所幸的是,他后来遇到了北大的一位领导,取得到北京大学公派留学的机会。
刚来北京的时候,他基本上不会讲中文,但是三个月后就可以做翻译了。他给大家传授学中文的诀窍:“我和北大卖冰棍的师傅每天用中文聊天一个小时,每天背诵《人民日报》,每天听广播。”
他求学期间,在麦当劳打过工,当过平面模特。“很多中国的大学生碍于面子,觉得不好意思。而我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赚取了我的生活费用。”
他每天只睡3小时,每天要回500封邮件,每年要读300本书,过着一种在旁人看来几近“自虐”的生活。“无论如何,无论如何,无论如何,一定要做到,不做就要死。”讲座的现场,他语气很强烈的表示这是他的人生底线。
下午2:30,讲座前半小时,他刚刚从上海赶到南京,这一天他连早饭、中饭都还没顾得上吃,所以他边吃着三明治边接受记者的采访,显得轻松而随和。
中国的80后,90后总觉得自己面对这么多的困惑,无奈,是不幸福的。而加藤嘉一表示,即便面临这么多的困惑,无奈,压力,中国的80后,90后还是非常幸福的。作为日本的80后,他跑遍中国、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后,他对在场的大学生表示:“全世界的年轻人都羡慕你们,中国是一个有机会、有活力的地方,你们可以选择。低估自身能力的也许是中国人自身。所以,面对困难,你们不要自卑,不要抱怨,在自我和他人的评估中找到平衡点定位自己。”
加藤先生进一步现场说法:“我离开日本的时候,是带着一种绝望的心情,有一度几近徘徊到生命崩溃的边缘,而在中国,我找到了成长的机会,找到了人生的突破口。如果有人问我中国是一个什么社会?我会告诉他们,中国是一个能包容另类的社会,我可以发表我自己的看法,而日本是一个从众心理很严重的社会,不能有自我。”
现场花絮1,他幽默的表示和奥巴马有三点相似之处
讲座之后的互动环节中,一名听众先是婉转的表示加藤要注意休息,不能透支生命,继而又尖锐的提问:“你这么辛苦,是不是和奥巴马一样有野心?”加藤先生对自己有无野心不置可否,但他表示:“希望过好每一天,珍惜每一刻。我也有不安全感,在日本,一直在奔跑停不下来被认为是一种美德。有人说是我‘自虐’,透支生命,可是日本人很长寿,而且我也享受这种‘自虐’。”
虽然没有奥巴马的野心,但他表示和奥巴马有三点相似之处:“开放的思想,清晰的头脑,帅气的外表。”幽默的回答引得现场气氛分外活跃。
现场花絮2,“心系福岛 大爱无疆”祝福签名
在谈及日本地震时,他表示:“因为这次地震非常大,国内恐慌的心理的确存在,但是人们不抱怨,一切都井然有序。”对比中国的“谣盐”问题,他举了一个例子:“地震后,500人排队等出租车,一点不乱,这一点是非常值得赞同。”
“我当时也非常犹豫,要不要留在妈妈身边,要不要去灾区做志愿者,还是按时回到中国。” 最后,考虑到种种因素,加藤嘉一选择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对日本地震做些贡献,他按原计划回到中国,接受了多家媒体的访谈。
讲座现场还穿插有“心系福岛、大爱无疆”为日本灾区祝福的签名活动。加藤先生看着横幅上密密麻麻写有如“这场灾难我们陪你们一起度过”、“抗震救灾,不分国界;超越历史,不分你我。”的字样,也非常感动,在横幅上留下“地震无国界,友谊更无国界”的美好祝愿,并表示要将南京人民的祝福带回日本。
转自龙虎网。该活动视频http://mynews.longhoo.net/2011-03/19/content_52228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