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小常识之二十四冬季养生的三大定律和八大法则

(2008-12-25 20:08:31)
标签:

养生

保健

生活小常识

热粥

定律

杂谈

分类: 健康伴我行

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冬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个节气。《黄帝内经》上说,冬季的这3个月,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宜早睡晚起,讲究保健、保养。

三大定律:

   1、 冬季养生要注意方法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样的谚语。萝卜具有很强的行气功能,还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凉解毒。郑板桥有一幅养生保健联也提到过萝卜与茶:“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萝卜的养生、保健、药用效应与茶有着相融相通之处。

    养生学家提出,冬季养生宜多食热粥。如我国民间有冬至吃赤豆粥及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惯,常吃此类粥有增加热量和营养之的功效。此外,还可常食有养心除烦作用的小麦粥、益精养阴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养阴固精的胡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等。

   2、 冬季进补需讲究对路

    冬令进补时,为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也就是先打好基础。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牛肉炖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用以调整脾胃的功能。

    如果经常感到四肢无力、精神疲乏、讲话声音低微、动则出虚汗,这大多属于气虚之症。可选服人参、党参、太子参、五味子、黄芪、白术或者党参膏、参花膏等益气药物,同时还可以选择食用黄豆、山药、大枣、栗子、胡萝卜、牛肉、兔肉等食品。面色枯黄、口唇苍白、头晕眼花、心跳乏力、失眠、耳鸣心悸的人,大都属于血虚,可选服阿胶、桂圆肉、当归、熟地、白芍、十全大补丸和滋补膏等养血药,食品则可食用酸枣、龙眼、荔枝、葡萄、黑芝麻、牛肝、羊肝等。

    3、冬季天冷也别忘了通风

冬天天冷,有些人喜欢紧闭门窗或蒙头入睡,这是很不好的习惯。除了白天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对流外,晚上也应开小气窗适当通风。人体细胞白天分泌高浓度的环磷酸腺苷,可以增强细胞功能,晚上分泌高浓度的环磷酸鸟苷,具有减弱、抑制细胞功能的作用。冬季深夜时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对虚弱、患病的人要加强监护,观察呼吸、脉搏是否正常,以便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八大法则:

  一宜少出汗

    少冬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因此冬季“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然也不可暴暖,尤其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二宜健脚板

    人老足先老,健脚即健身。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三宜防犯病

    冬季气候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寒冷还刺激心肌梗死、中风的发生,使血压升高和溃疡病、风湿病、青光眼等病症状加剧。因此,冬季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四宜水量足

    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一般每日补水仍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

    五宜调精神

    冬天确实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冬天改变情绪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

    六宜空气好

    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或在室内放一台负离子发生器,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七宜粥调养

    冬季饮食忌粘硬生冷。营养专家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

    八宜早入睡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古人主张“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