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读到一篇短文《外表光鲜难抗压——毕业生莫当职场“草莓族”》:
“据《解放日报》8月18日报道,上海青年研究中心不久前发布的一项调研报告显示,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心理素质的满意度排在倒数第二。一些职场新人表现出“命令不得”、“说不起”、抗压能力不强等问题,被冠以“草莓族”的称号。
“草莓族”一词最先流行于我国台湾。一些职场新人外表光鲜亮丽,“质地”却绵软无力,遇压就抵抗不住变成一团稀泥。
研究生小张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IT企业当技术人员。上班第一天,部门主管招呼几名新人帮忙搬东西。小张立刻撒手不干:“我是来搞技术的,不是做力气活的。”第二天开始,他索性窝在家里不上班,并扬言“这种分工不清的公司不适合我”。一周后,公司人事部结束了小张的试用期,请他走人。至今,小张已毕业一年半时间,去过的企业不下10家,但他没能在一家企业工作时间超过两个月。
许多专家提出,当一些年轻人从摩擦较少的校园走上压力重重的社会,性格中“草莓”的一面就凸显出来,建议职场新人要及时调整心态,笑对压力和挫折。”
文章虽短,却发人深思。的确如此,我接触到的一些职场新人,实在堪称“草莓”一族。
前几个月,我曾介绍一个学生到某单位实习,小伙子长得堪称一表人才,是父亲陪着来的,据说已经换了好几个实习单位了。20岁的人了,去实习单位还要父亲相陪,就有点让人觉得新鲜。接下来的实习,工作并不复杂,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兼有,工作倒是说得过去,可抗压能力却是零。由于初来乍道,很多事情不懂,加上缺少眼力见儿,不知道主动找事情做,文化水平不太高的师傅就老是会说三道四,让他心里不痛快。这孩子回家就向父亲诉苦,其实他的领导已经找他谈了话,也批评了他的师傅,可是在父亲的支持下,他义无反顾地又一次选择了离开。对这样的年轻人,我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对这样的父亲,我也只有叹息的份儿了——不知道孩子能在他的翅膀下面呆多久?幼蝶必须在茧中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和折磨,直到它的翅膀锻炼得足够强壮,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破茧而出。雏鹰不在狂风暴雨里磨练翅膀,怎能一冲九万里飞上辽阔的蓝天?!压力和挫折,不是折磨,而是磨炼,是生命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有一个女孩儿,因为父母和奶奶常年把她关在家中,出门怕她出事,上网怕她学坏,因此,直到二十岁,她还只是家中的乖女孩儿。可是毕业了,要找工作了,在实习单位因为不会和领导、同事相处,也不知如何面对服务对象,只好黯然离去。我和她有过惟一的一次交流陪她去一个新的单位,短短的40分钟,她竟然说,这是她这一生中除了和她妈妈之外的惟一一次讲了最多的话的一次交流。这是个可怜的女孩子!不是她的物质生活不丰富、不富有,而是她的精神生活太贫乏、太封闭。
一个人要想成长起来就要经得起挫折,受得了压力,经得起磨难。铁人王进喜说过: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年轻人不要做那光鲜的“草莓”,而要学那昆仑山上的“乌拉草”,泰山顶上的“不老松”。做父母的不要把儿女永远揽在自己的怀中,要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磨练他们的意志,赋予他们创造独立选择人生、面对人生的舞台。学学王小丫,学学鲍威尔,学学早年跑龙套的明星们,甘于奉献、舍得付出的年轻人,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年轻人,能够承受委屈、笑对压力的年轻人,险峰在你的前面,光明也在你的前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