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码语者
码语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38
  • 关注人气:7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隐秘的茶花——章朗古寨

(2013-11-15 23:04:13)
标签:

章朗

布朗族

古茶

古寺

古寨

旅游

分类: 行摄匆匆(游记、摄影)
此行最后一站是古寨章朗,在之前,如果你让我推荐一个原生态的少数民族寨子,我会推荐贵州的朗德苗寨。但现在我会毫无疑问的推荐章朗。


章朗寨坐落在勐海县的西定乡,不是成熟的旅游路线,比较适合资深一些的旅行者。景洪没有直接发西定的车,要先到勐海县,而从勐海去西定的车一天也只有上下午各一班,其实同一趟车两次往返,所以一定要算好时间。而从西定乡到章朗寨是没有班车的,需要包车或徒步过去,徒步是12公里,基本都是下坡,有户外经验的朋友可以考虑,风景还可以。但我们选择的是包车,100块钱,一个摩托车,可以坐两人,节省了很多时间,美丽的风景寨子里多得是,天色不早了,早点安顿下来要紧。

到了章朗首先是找住的地方,因为没有开发,这里是没有的客栈之类的,只能住在老乡家里。我们来的时候不巧,大家都在地里干活。幸亏有个小卖铺,是湖南人开的,普通话挺好的,说的房东家可以住,热心的帮我们打电话,过不多久房东就骑着摩托车回来了,是一位布朗族的小伙子。

这位布朗族小伙儿名叫岩温光,后来证明碰上他真的是非常幸运,温光非常热情,因为出去打过工,所以普通话很好。之后的两天里带着我们去转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如果没有他,我们此行的乐趣会差了很多,很多东西查攻略是查不到的,需要与当地人深入的沟通。比较惭愧的是一开始我们还跟人家砍半天价,后来才知道他说的一人50元,是连吃待住一天50,算上那吃土鸡、喝茶什么的,算是非常便宜了。


布朗族跟哈尼族、傣族一样,也是住栏杆式的木楼,生火的地方就在大厅。


上面有个架子,用来放一些木器的,布朗族相信炭火熏烤过的木质、竹制家具不容易腐坏。

http://s4/mw690/0019IbJMgy6Efp94e1Jb3&690

用这种灶火,很快就弄出一顿简简单单的饭菜。

http://s14/mw690/0019IbJMgy6Efp95V0N1d&690


吃晚饭温光问我们要不要一起去抓竹虫。竹虫这个东西在云南到是见过,听说非常好吃,但从来没想过自己去抓。她倒是兴致勃勃的一口答应了,我心想到时候别被虫子吓哭了,呵呵。

我其实挺奇怪温光他们是怎么知道哪个竹子里有竹虫的,他告诉我,特别翠绿的竹子肯定是健康的,要找那些有点发黄的,才可能是被虫子占领了。比如像这棵。



从下面砍断竹子之后,要把他放倒,然后一节的砍开。

又白又肥的竹虫就在里面等着我们啦。


这是我们的收获。


今天抓竹虫计划其实不太顺利,听温光说我们来晚了,很多竹虫都被人家抓走了,这个东西因为高蛋白,味道鲜美,在城里的价格非常高,所以很多人会去抓,为了抓到一盘菜的竹虫,我们只好翻山越岭的走了好几处竹林。


路上碰到可以吃的果子,温光总是跑过去弄下几个给我们尝鲜,可是有些果子他只会用布朗话叫名字,汉话不会说,所以我们尝了不少不知名的果子。


折腾了一个下午,我们几乎走遍了寨子附近所有竹虫常出没的竹林,收获还是大不如平时,不过也算够炒一盘了,全队收工回寨子。


路上看到很多不知道做什么的小房子,温光说是谷仓,这些房子很老了,比很多木楼还老,因为木楼经常有人翻修,谷仓不坏的特别严重,是没人翻修的。


在谷仓下面发现一个有趣的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答案揭晓,是棺材,里面是空的,是位老人准备的,在老人还健在的时候就准备好,然后放在谷仓下面风干,这是布朗族的习俗。



夕阳下的章朗寨子确实很美。


记得我们看到攻略上,那位大神就说这个寨子急需保护,却是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像这个木楼一样的古建,相比之下似乎曼丢的傣楼又不算什么了。


老阿妈抱着孙孙回家了。


小猪围在一起吃奶。

寨子里在夕阳下,弥漫着静谧、祥和的味道。


回到木楼里,准备吃晚饭了,这些家伙是布朗族人的必备生活工具,下午砍竹子的竹刀也在里面。


升起火堆,大家围坐在一起。


温光的阿妈也从茶园里回来了,准备亲自下厨给我们做一道布朗族的美味。


这是一只养了九个多月的土鸡,其实自己的养得鸡,不吃饲料,不打激素,长得很慢的,九个月也就这么大。


做鸡肉是温光的拿手好戏,阿妈就退居二线了。


连汤带肉一起出锅,非常美味。

http://s1/mw690/0019IbJMgy6Efpd5cLC00&690

对了,怎么能忘了我们下午收获的竹虫啊!


下锅煸炒的时候,有一股浓浓的油脂香味。


加入干辣椒,炸致金黄即可出锅,入口即化,果然是人间美味。


寨子里没有什么娱乐节目,早早的就准备睡了,上厕所的时候发现竟然可以看见银河,这是我有生之年第二次看到银河,那一次是在西藏的墨脱,虽然章朗的星空能见度比起墨脱还是稍差,但我依然很兴奋,跑去把她叫起来去看银河,这是她有生之年第一次看到银河,悲催的城市人啊。可惜我没带三脚架,没法把这个美景拍下来分享给大家,只好等大家有机会自己去领略了。


一大早起床出来遛弯,早就听说章朗的山上容易产生云海,果不其然,后山白茫茫的一片。


漫步在章朗的寨子里,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晨光熹微,阿妈早早就起来在操持家务。


炉火上已然在做着早餐了。


温光的妹妹去县城打工了,小女儿就留在家里,长得非常可爱,跟汉人不太一样,有点点像外国人啊。


早晨起来跟两个小家伙玩了半天,她竟然坏到用手指戳人家的小脚丫。


今天是我们的此行最大的目的地,古茶园,据说附近有一千多年的古茶树,但因为路途遥远,我们决定去看看温光家的茶园,据说也有几百年历史,赶上南糯山的茶王了。

行进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之间,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一路上很多果树,温光一直不停地在讲解,什么多依树啊,杨梅树啊,这张照片我记得是杨梅树,好大的杨梅树。



好不容爬到了半山腰,对面是一望无际的茶园。


终于走到古树茶园了,这里开始四周都是几百年的古树了。


其实几百年的古树没有想象中那么粗壮,反而是有点纤细,估计是茶树品种所致吧。


这样的芽叶就可以收获了,非常鲜嫩。


这个叫茶叶角,产量非常少,卖到3000块一公斤那,古茶树果然浑身是宝啊。


我们去的时候比较巧,刚好赶上茶树开花的时候,这个时候的茶叶也叫果和茶,有一种独特的香气,估计是茶花的香味吧。仔细看花蕊上有几只小蚂蚁,看来授粉主要是靠这些蚂蚁兄了。


温光跟我们说其实每家的古树都没有多少,一年也就一万元的收入,还经常有古树死去,就像这个棵一样,缠绕在树干上的是一种寄生植物,古树已经被他从里面掏空了,等他开出花来,也就代表古茶树彻底失去生命力了。


我问他为什么不用药治一下啊? 他说村里对古茶树管理的非常严格,施化肥罚款2000,用除草剂罚款3000,打农药最贵,要罚5000。其实我觉得这种寄生植物应该是可以治愈的,不需要让古树白白死掉啊,这跟用农药杀虫道理不一样,希望懂植物学的朋友,能帮忙想想这个问题,几百年的古树就这么死去,太可惜了。

山顶是一片台地茶,就是矮化过的灌木茶,古树茶都是乔木茶,长得比较高大,台地茶也叫小茶,主要是用来做普洱熟茶的,古树茶都是做生茶,没有人舍得做熟茶。这是我们的布朗族小伙子温光,看起来还挺帅的,但村里人都说他太黑了,像缅甸人,所以叫他老缅。


看着茶园和开着花的篱笆墙,让我想起那首歌鲁宾花—“家乡的茶园开满花”


看完古树和小树,我们也该返程了。


非常幸运的是赶上别人家正在收茶叶,温光赶紧停下帮我们搭话。


其实要收古茶不容易,有年头的大树都很高,需要搭上这种架子。


不过也有例外,似乎宝宝们不用架子也能飞快的爬上去,长大了一定是一把采茶的好手儿。


妈妈在一旁采茶,其实很心急的,一直在念叨,怎么都不发啊,不发啊,其实古树茶产量极为有限,一年就那么一点点,大部分时候都是人在等茶。

这就是采好的香叶,要经过初步的晾晒。


没有炒制之前,就是这个样子。


他们一般在一大早进行炒制,这样炒完就可以晒一整天,可惜五点就要起床,我光荣的起床失败了,但她还是爬起来去看炒茶了,可惜忘了拍照照片,只好拍张炒茶的大锅给大家看了。


在章朗寨子,家家都有一个这样的晒棚,主要是晒茶叶,其他时间可以晒晒玉米之类的。


这就是炒好的茶叶,晒制几天,水分完全干透就可以收起来了。


古树茶有一种天然的香味,非常浓郁,如果不是看着温光从摘到炒到晒,我以为茶叶加了香精那,实在是太香了。


终于可以喝了,古树茶不能闷,冲泡时间非常短,前两泡会有略微的苦涩味,从第四泡开始就见功了,7-8泡时候是最好的,但如果冲泡得当可以冲到20泡以上,果然非同凡品。

http://s3/mw690/0019IbJMgy6EfqDr2rEd2&690


之前房价看得比较狠,看到温光又是宰土鸡,又是捉竹虫,有点不好意思,所以打算买点茶叶支持他一下,结果他还是给了很便宜的批发价,一公斤古树茶才300块,一公斤古树茶一般可以压3个饼,单饼在昆明就可以卖到1000左右,在北京更是天价。其实茶叶在产地还是很便宜的,中间商的利润太高了,交易过程对茶农非常不公。

称起来才发现,茶叶很轻,一公斤能称很多,温光家三口采一天的茶叶,也就2公斤,一个冬天也就采2-3次,要茶的大老板又很多,所以这次我们几乎是清光了他家的存货。


下午时候,温光要去帮朋友家盖羊圈,我们只能自己去玩了。不过我们已经想好去哪儿玩了。章朗村子除了古建、茶叶,有趣的地方还有宗教,全村都信南传佛教,也叫上座部佛教,而且村里的人还都比较虔诚,一般男孩10岁的时候都要出家1-2年,温光就是10岁出家3年,然后还俗,而他的一位朋友就一直没有还俗,还到泰国的大寺庙去进修了。正因为如此,从古至今,这个村子的男性几乎没有文盲,都会在寺庙学习傣文,这个传统很好的延续布朗族的文化。

去往寺庙的路上,会先路过寨子的中心。有一个了类似图腾的东西坐落在这里。


其实寨子还有一个布朗民俗博物馆,但因为游客实在是太少了,几乎这里都是不开门的。


只能在外面拍几张照片


博物馆屋檐的装饰很有民族特色。


从这里上去就是寺庙了,路边开着一种很漂亮的花。

在云南很多寺庙里看到过这种花,不知道叫什么名字,非常漂亮。


寺庙的后门露出一抹金黄,感觉有些神圣。


进南传佛教的寺庙都是要脱鞋的,这跟泰国是一样的。


其实寨子里最古老的建筑就是这寺庙了,据说比最古老的茶树历史还要悠久。


寺庙的正门是这样的,门口的石雕有着浓郁的东南亚风情

这是大殿的正面,因为经常修缮,所以并不的显得残破。


这应该是僧侣居住的地方吧,据说庙里的小和尚都去西定乡上学了,只有几位大和尚留守。


寺庙的一角,从小门看进去,别有一番风景。


寺庙的门口有一个大树,也许他的年纪跟寺庙一样久远。


从寺庙会回来,我们想起温光说附近还有一座白塔,反正时间还早,就去白塔转转吧。

路过村口的一棵大树,看到有碑,估计是本村的神树了。


去往白塔的路非常好找,因为有两只大象在看门啊。


不过这白塔还真挺高的,你看看这笔直的台阶。


上去之后发现原来是个金塔,呵呵,谁告诉我是白塔的。。。


这里还有一位出家的僧人,据说是二次出家的,十岁出家,十几岁还俗之后,娶妻生子,妻子去世,孩子大了去别的地方讨生活,他也看破红尘再次皈依我佛,独自守着这座佛塔,过着青灯礼佛的日子。

白塔周围的建筑似乎也已年代久远,就不知道是否还有跟老和尚一样的故事了。


回到村子里,天又已经晚了,淡淡的晚霞飘在天边。
今天晚上温光决定不做饭,带我们去朋友家吃饭,我们就跟他一起蹭了一顿盖房饭。

菜色还非常不错那,这是辣椒炒肉,味道比我们在昆明做的还要想,可能是盖房他们自己杀的山猪。


这是鱼,在山寨里可不经常吃到的。


最后这个有点怪,竟然是炒葱和姜。



这两天一直都是温光骑摩托车带我们四处乱跑,只有必须爬山的地方才步行,结果今天终于光荣的在半路没油了,还好他叫了朋友来送我们,才把我们送回家。

第二天他又开车送我们到勐海,本来是100块是摩托到西定的价格,送到勐海县他也只收了100,两天吃饭住宿每人100,我们又买了一公斤茶叶是300元,能体验到如此原生态的生活方式,确实是非常难得了。回来时候我们互相留了手机号,温光邀请我们过节的时候再去他家玩,我想我们也不会只去这一次,有朋友来云南找我们玩,一定会推荐他去温光家做客,体验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