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八:上善若水
(2014-05-28 09:02:02)
标签:
道德经老子炎黄土地炎黄文化网道家文化 |
分类: 道家佛家易学纵横谈 |
《道德经》八: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炎黄曰:
居善地——前文交代,水所处的地方,是众人之所恶的地方,所以众之所恶之地,即为善地。故此“善”,在道家看来是“善”,为“吉”,而在众人眼里是“恶”。
善地,为适宜之地、或随意之地。居善地,居住在适宜之地、随意之地,即众人所恶之地。此为水的特性。
予善天——象上天一样的给予,就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给予。该给就给,不该给就不给。
言善信——善地,就是随意之所,众人所恶之所,并非众人所喜欢的推崇的地方。同理,善信,就是随意的信用,并非众人所喜欢的信用。也就是可以随意说话,符合自然的说话,而不必顾及信用之类条条框框的约束,信用是众人所追求的,不是水的风格。
正善治——正,为治理国家之意。善治,就是随意的治理,就是不必刻意治理,就是无为而治。
从居善地开始,到言善信、正善治,到最终动善时,第一个字均为动词,第三个字为名词,以“善”最玄奥,为“随意的、适宜的、不拘小节的、无为的、众人所恶的”之意。
故最终归纳总结:夫唯不争,故无尤。
即以上行为,均为“不争”的。如果理解为“争”,则有违本意。
比如善地,理解为众人向往之所,则自然需要争,理解为众人不向往之所,为众人所恶之所,自然无需争,是为不争。
是故“动善时”,就是众人所恶之时。比如炒股期货,已经下跌的不行,众人皆以为不能再进,为众人之所恶,我则认为是善时,大量进仓,则盈利百倍。
很多注释,把“言善信”注解为“讲话要讲信用”,此儒家之风,非道家之范。余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