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八字》六、干支历法与八字(3)
(2012-05-02 16:32:00)
标签:
炎黄八字炎黄土地yanhuangwenhua炎黄八字培训班炎黄文化研究会文化 |
分类: 《炎黄八字》 |
第六章:干支历法与八字
作者:炎黄道人张纪元(网名:炎黄土地)
第五节、辟谬
一、夜子时辟谬
某种观点认为:子时会被分为早子时也夜子时。
这种观点以24小时制的0:00作为一天的分割线,而把23:00-24:00作为夜子时,而把0:00-1:00作为早子时,还是以0:00作为一天的分割线。
但这种分法,早夜两个子时的干支还是同一个,只是在日柱的干支上,夜子时用的是前一天的干支、而早子时用的是第二天的干支。
炎黄曰:这是两种计时体系的混淆导致的观念,是以现代计时方法、去区隔古代计时方法导致的错误观念。
目前夜子时的错误观念基本已经为人所知,形成了统一的认识。即“子时不分早夜,统一按照第二日的干支排日柱”的正确观念。
故炎黄已经不需要多做说明。
查古代书籍中,“夜子时”的三个字,在《滴天髓》的任铁樵注解中即已经出现。
在《滴天髓》上第十六的《生时》章节,
“原注:子时生人,前三刻,三分壬水用事;后四刻,七分癸水用事。评其与寅月生人,戊土用事何如,丙火用事何如,甲木用事何如,。。。。。
任氏曰:子时前三刻三分壬水用事者,乃亥中余气,即所谓夜子时也,如大雪十日前壬水用事之谓也。。。。。”
当然,此时是以“刻”作为划分子时的标准,且只出现“夜子时”这个词,而没有出现“早子时”这个词。所有的关于子时的八字排列,也没有提及“早夜子时”而显示的区别,统一按照没有“早夜子时”的八字一样排列。
二、太阳时辟谬
目前出现了一种太阳时的概念。
太阳时,就是以太阳实际照射来决定时间的概念。其中分为真太阳时和平太阳时。
这其实是一种以太阳为基准、形成的地理概念上的“相对时间”概念,而不是计时系统的“绝对时间”概念。
比如说,如果让全地球的人全部站起来,然后要求大家在真太阳时的“午时三刻”倒下。这时候,就出现一种“多米诺骨牌”的效应,当第一个人倒下的时候,地球上的人,随着太阳的运转照射不断的依次倒下,从第一个倒下,到最后一个倒下,恰好围绕了地球一圈。
其中,第一个倒下和最后一个倒下的时间上相差了整整一天,也就是12时辰,24小时。
第一个倒下和最后一个倒下的人之间有一条分割线,这条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而制定的,这条变更线位于太平洋中的180度经线上,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因此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这条线上的子夜,即地方时间零点,为日期的分界时间。按照规定,凡越过这条变更线时,日期都要发生变化:从东向西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加一天,从西向东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
当然,“国际日期变更线”是在海上的一条曲线。
假设如果使用“真太阳时”作为八字的基准的话,那么,如果有个医学船恰好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上,船上一个产妇怀了三胞胎,要生孩子了。她在“国际日期变更线”西边生了老大,时辰是“午时一刻”;由于船的运行或晃动,此时当这个产妇的一条腿在“国际日期变更线”西边、一条腿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东边生下了老二,时辰是“午时二刻”;然后船的运行或晃动,这个产妇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东边生下了老三,时辰是“午时三刻”。
这时候,就出现了两个奇怪的现象:
其一就是晚出生的老三要比老大整整大一天;
其二是老二不知道自己是哪一天出生的。
当然,如果这个船上有两个产妇同时在“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两边生孩子,而同时在“午时三刻”生下孩子的话,这两个孩子生日竟然也相差整整一天。
当然,话说回来,由于“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线是人为所定的线,是现代人为制定的,在古代并没有这条线。所以如果在古代生孩子,时辰往往可以根据太阳可以确定,而日期的确定,往往是个大问题,人们往往知道孩子的时辰,却不知道孩子的生日。
当然,如果一个双胞胎孕妇在飞机上生孩子,如果按照真太阳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她在北京的巳时生了老大,然后在新疆的辰时生了老二,造成老大比老二小的情况。
这均是以“太阳时”来确定时辰的结果。
炎黄曰:
太阳时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时辰体系,而不是一个绝对的计时体系。
太阳时它也不等于每个国家的地方时间,每个国家的地方时间,也是参考太阳时基础上的绝对时间概念。
而甲子历法的时间,作为一个独立的计时系统,作为一种绝对时间概念,是不会随着地理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这点其实无论是甲子历法时间、还是北京时间、或者是英国时间,等等,均是如此。
比如你在北京,你亲人在英国,你和人约定“早上8:00”点钟通电话,那么如果你在北京时间早上8:00打电话过去,对方在英国时间早上8:00等候在电话机旁而其余时间不在,则可能这辈子也无法通上电话了。如果对方是你的恋人,那么可能这辈子就得孤独终老了。
所以我们需要约定不是“早上8:00”,而是需要约定是“北京时间8:00”、或者约定“英国时间8:00”,使用一个计时体系,才能通上电话。
8:00点钟是否是早上?这常常是人们的固定概念。其实北京时间的8:00虽然在中国是早上,在英国却是半夜0:00点,你不能说北京时间8:00在全世界都是早上。所以8:00点钟不一定就是早上。
甲子历法时间也是这样,甲子历法时间的辰时,只有在中国古人所在的中国是早上,在英国则是半夜,在全世界其他地区则各表现不同。
我们不能因为我们观念里辰时是早上,就要求全世界的辰时均是早上。
所以“辰时是早上、午时是日中”,这是我们的固定观念,而不是绝对事实。这就类似我们的观念里北京时间8:00是早上一样的是个固定观念。
如果约定也戌时看世界杯直播,那么全世界只有一个戌时,这时候中国是黄昏,而英国就是日中之时。不能因为英国是日中,就说这个时辰是甲子历法的午时,他一样是甲子历法的戌时。
使用太阳时排八字的人,有一个固有观念,就是中国古人是没有钟表的,只有以一根木棍插在地上看着太阳的投影作为计时。当然,首先说明下,说这话是有些侮辱中国古人智慧的,中国古人的计时工具,远不止于一根木棒使用太阳投射那么简单。
也有人说,哪怕中国的钦天监有类似钟表的东西能精确的计量时间,但通讯至少没这么发达没法做到全中国或者全世界的统一,所以甲子历法的时间只能按照当地时间的“真太阳时”计算。
的确,这看起来似乎是非常有理的一种观念。但其实却是很无理的。
如果一个人嘴巴生疮不能吃东西,而使用管子插入食道输送食品,难道就说人们正常的进食是使用管子而不是使用嘴巴的?
炎黄的意思是说:无论是计时工具、还是通讯工具,均是工具,工具的落后,不能作为使用何种计时体系的理由。比如在远古时代,以绳子打结来计算日子的天数,没有计算时辰的功能,此时的一天,难道不能在理论上分为十二时辰、或者分为24小时?一定要在计时工具出现后才能划分时辰、划分小时、划分分钟?
显然,时间是一开始就有的,而计时工具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不能因为计时工具的落后,而否定时间的观念。
在现代,比如说一个孩子是北京时间的14:59分出生,我们当然可以确定他就是未时出生的。
但如果在古代,可能当时的计时工具也无法很精确的测定他是在“未时”出生,还是“申时”出生。这是源于计时工具的落后,但不能否定他是未时出生的事实。
也正因为古代的计时本身也不很准确,所以就有易学研究者“判断时辰矫正时辰”这个动作,一般古时哪怕现在为人预测,往往会先推断时辰是否准确。
这个对时辰先进行确定矫正的动作,在“铁板神数”中已经作为一个规定步骤。
所以,古代的使用一根木棒太阳投射的计时,是限于当时的计时工具和通讯手段,无法象现在那么精确,是不得已为之的方法,但这不能作为使用太阳时的理由。
甲子历法的本身的时间一维性,是不容改变的事实。
八字是代表甲子历法的计时。
甲子历法作为一个独立的计时体系,他是固定的,而不是随着地域变动的。就类似北京时间作为一个独立体系一样、或英国时间作为一个独立体系一样。
太阳时和经度纬度
太阳时虽然强调太阳日照对人的影响,但太阳时只是强调地理经度上的差异,而没有考虑纬度差异。
只要在一条经度上,不管你是在东北、还是在广东、或者赤道,太阳时的观点认为是处于同一时辰的。
而不考虑纬度产生的光照差异性。
即便用木棒投影计时,其实投影也不至于经度应该,也有纬度影响。
比如同样经度的北极地区对比赤道,赤道的光照可能是一天12小时,即12小时白天12小时黑夜,而北极可能是24小时都是白天,就是“极昼”现象。
难度此时木棒投影计时测出24时辰都是“辰巳午未申酉”时,而没有“戌亥子丑寅卯”时?
显然也是不可能的。12时辰始终存在,不管太阳光照的多少。
所以甲子历法的时间,是绝对的,一纬的。
如果时间随着地理因素改变而改变,则进入南北极、或者飞到太空时,则变成了时间混乱或者无时间区。
“甲子历法为什么要以北京时间为准?”这是支持太阳时的说法的另外一种观点。
炎黄曰:
甲子历法不是以北京时间为准,甲子历法就是自己本身的历法体系,甲子历法的时间体系即:“夜半者子也, 鸡鸣者丑也, 平旦者寅也, 日出者卯也, 食时者辰也, 隅中者巳也, 日中者午也, 日佚者未也,哺时者申也, 日入者酉也, 黄昏者戌也, 人定者亥也。”。
甲子历法和北京时间只存在两个计时体系的“换算”,而不是“等于”。
比如北京时间的23:00-1:00换算为子时,11:00-13:00点换算为午时,仅此而已。
甲子历法同样和英国时间可以进行换算,即以15:00-17:00换算为子时,3:00—5:00换算为午时。如此而已。
或有人问:午时不是日中吗?英国时间的3:00-5:00不是日中啊?
炎黄曰:这是你的固定思维观念导致。因为甲子历法是中国古人发明的,而午时也只是中国古人站在中国这块地上观察到的日中,而不是全世界都是日中。
这就是类似你问“北京时间的12:00不是日中吗”是一样的道理,北京时间的12:00,只是在中国某些地区才是日中,在英国就是凌晨、在美国是半夜。
这种固定思维,当然也是地理导致的时差导致。
当然,甲子历法是中国古人发明、北京时间又是中国现代人在使用,所以导致两个计时体系的“固定思维”是一致的,也就导致有人误以为“甲子历法等于北京时间”。其实这是两个计时系统,不是“等于”,而是换算。
这种“换算”,在所有的计时体系中均可进行。
第六节、天时为气
年月日时,天时也。天时属于“气”之概念。
故月有“节气”,以使“月气”的类象不同,而有明显的节点分割,故称为“节气”。
理解干支历法属于纪录天时之“气”之概念,则明白气“无”界限,则时概念,则了然明白也。
明白气概念,则指时和太阳光照全然无关。道家曰:宇宙无极为大也,不会局限在“太阳”此小物之中,太阳在人看诚大也哉,然再更大的“人”看来,诚如人看原子核之大小也。明白此,则知世界无限大也无限小,不会为太阳所迷惑也哉。
作业题:
作业题1:熟悉八字大运的排列,使自己达到熟练的过程。
作业题2:运用万年历,排列自己及亲人的八字及大运。
作业题3:依照顺序背诵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熟读六十甲子。
作业题4:自己查阅有关历法的知识,多了解以扩充自己的知识。
思考题:
思考题一:八字有几种排列方法?如此排列易学原理是什么?
思考题2.知道公元2005年是乙酉年,请根据甲子历法的排练顺序,请思考:甲午战争是公元哪一年?戊戌变法是公元哪一年?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对应的干支历是什么干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