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第一个老师

(2008-09-13 12:27:47)
标签:

文化

生活

原创

中华民族

分类: 24小时里的季节

去年回老家,20年前的村里的那所学校____三间青砖瓦房,已荡然无存,那块平地已被村民们的麦垛“占据”。没有学生了,老师也走了。就是这样一个学校、这样一位老师,是我20年前拿起笔、识字的起点。___________纪念我的第一个老师

 

 

村里小学,三间青砖瓦房,隔开的一间是陈老师的办公室,卧室和厨房,另外两间是教室。

老师是村里小学的校长,班主任,还是唯一的任课教师,教语文,数学,思想品德,体育课等等。

上课时,教室里有30多个学生,分成四,五排。有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有时还有四年级。陈老师常常给一年级学生讲完语文,接着给二年级学生讲数学,最后带着三年级学生到教室旁边的打谷场上上体育课,一天结束,经常累得疲惫不堪,却一直任劳任怨。

   老师有一个“习惯”:若学生有病,不能到校上课,他一定会到学生家里看望。家长说,陈老师,你这么忙,不用来;小病,没事!陈老师总是满脸认真:“学生病了,咋能不来看看?不看看不放心哪!”

 夏天,陈老师从打谷场边的竹林里折一些竹叶,熬一大锅竹叶茶,让学生喝了解渴。有的学生捣鬼,用树枝杂草把烟囱塞住,陈老师每次都一声不响地把树枝杂草再拔出来。次数多了,捣鬼的学生也不好意思了,不仅帮陈老师捡一些干树枝来,还帮着烧火。

    有的学生挨了批评,在课桌,墙壁上乱写乱画骂老师,陈老师看到后,像父母宽容孩子的无关紧要的错误一样,一笑了之:“小孩子不懂事,长大了就知道尊重老师了,哈哈。。。。。。”

    每逢过年过节,并不富裕的家长们让学生送些水果,糖果——条件稍好的送几包烟给陈老师。陈老师不收,学生说拿回去会挨骂的。陈老师就把糖果水果分给大家一起吃,自己坐在那儿,听学生兴高采烈地讲过去发生的趣事乐事,听到高兴处就和学生一样,乐得手舞足蹈。烟他则亲自回送给家长。

    陈老师是外村人,每天早上走四五里路赶到学校,中午不回家。村民们知道后让他到家里吃午饭,他急忙谢绝:“不行不行,这样太麻烦大家了,这样不行!”他越是不答应,村民们越是要“请”,最后大伙商定:轮流“请”老师的午饭。可是没过几天,他就想了一个办法:在课间把饭做好。放学后家长来请时,他就一脸歉意:“老哥,您看,饭我已经做好了,就不麻烦您了。。。。”

    秋收时节,村民们很忙,吃饭很难准时。中午放学后,陈老师到村民家里,和学生一起把饭做好,送到庄稼地里去,老远就喊:“老大哥,晌午了,该吃饭了!”到了地里,和村民一样席地而坐,谈论起当年的收成情况,俨然是一个朴实的农民!

   老师本是他本村的有着几十间瓦房,十多个教师,还有一个大操场的小学里的老师,后来乡里在我们村建了所小学——就是那三间瓦房,没有教师愿意来。陈老师知道后,啥也没说,就来了。他周围许多人很不理解,他坦然地笑笑:“学校没有一个老师,整个村的娃子们没书念,那咋行?”

    几年前,在三间瓦房里教了近四十年书的陈老师积劳成疾,默默无闻地走了。村里派人送去村民们自发捐的1000多元钱,被他同为小学教师的妻子婉言谢绝:“陈老师交待过的,一分也不能收!”送陈老师走那天,很多村民赶到他家里,看着那和蔼地笑着的遗像,都哭了。

    后来,村民们盖了两间瓦房,专门用来给老师做办公室,厨房和卧室。

    现在,老家村里的小学还是只有一名教师——陈老师,这个陈老师是陈老师的女儿。

    这是10年前我回老家时的小学。

    老师,走好!

   老师,现在你还好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