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农民朋友的诗意生活

(2007-10-14 12:11:54)
标签:

我记录

感动瞬间

生活记录

分类: 文学旅途
 

读大学时,一位中文系教师在鼓励我们积极创作时,讲了这样一件事:学校附近的村庄里,有一个四季与土地为伴的朴实的农民,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写诗,到现在已经写了厚厚的十几本。大家听到这些都由衷的佩服,同时又在想:这个农民诗人肯定也收获颇丰吧,比如稿费,出版社给的版权费之类等等。

谁知老师接下来说,这个农民诗人至今未发表过一首诗,而他的创作还在延续。他还在坚持写诗!这样一个农民!!我们听得有些傻眼,更多的是不解: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他坚持这样毫无收益的创作,对他有何益处,或者说,为了什么?

一次,学校的文学社团搞活动,我们借机采访了这位令我们疑惑重重的农民诗人。近距离接触后,不明白的地方更多:他一个人住在村边的山坡上,整个山坡,他栽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花草,分门别类,一列一列,整整齐齐,宛如接受检阅的士兵。家门口,两棵笔直的松树威武挺立,紧贴着两棵松树,两排矮而齐高翠绿的小松树延伸而去,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古老村庄里的篱笆墙,但这比篱笆墙更有活力,更向上,更婉约。

往里面看,离两棵松树约 一米远的地方,是两株被诗人剪辑成拱形的紫藤萝,恰如一扇拱门。再往里走,才来到院子里,放眼望去,整个园子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花园!深处,露出青砖瓦房的一角,在诗人的带领下,我们沿着用细沙和小石子铺成的曲径小路,在花丛中穿行,成群的蝴蝶翩翩起舞,大大小小的蜜蜂嗡嗡歌唱。是在欢迎我们,还是在感谢诗人,给它们创造了如此美妙的活动场所?

诗人似乎知道我们此行的目的,坐在房前,娓娓道来:

他本是一名工人,后来工厂失火倒闭,他回到农村老家,种着几年前就已下海淘金的哥哥留下来的一亩多田;村里面本来有他的住房,但日渐富裕的村民也把麻将等娱乐活动带进了村子,左邻右舍,晚上灯火通明,通宵达旦,他为此苦恼不已。在沿海办起了工厂的哥哥让他到工厂里上班,他考虑再三,觉得大城市里的生活太浮躁,太现实,有些苍白,也有些功利;守着一亩多田的生活虽然很单调,有些清贫,但更接近自然。

为了使生活不再单调,不再枯燥,他自愿把家安在了山坡上,利用自己积蓄不多的钱对光秃秃的山坡进行极有诗意的绿化改造。现在看着这幅无比美丽的图画,他略微得意地说:“付出了,就是有回报啊!”

回报?“整日有绿树成荫,百花相随,虫草为伴,与自然亲密无间,这不是最好的回报吗?”他笑笑说。

我们无言以对,忙问起他写诗的事:写那么多诗,为何不发表;既然不求发表,又何必要坚持写下来。“尽量使生活充实一点,不至于无所事事,并乐在其中,不就足够了吗?这不也是一种回报吗?”诗人信口拈来,我们面面相觑。那厚厚的十几本诗集,仅仅是为了“乐在其中”?

我们开始为自己所理解的“回报”——时下流行的回报汗颜:做任何事情都要先想好利弊,没有一点好处的事,我们决不考虑。且常常自以为这样很聪明,聪明到疏懒成性,不愿付出哪怕一点点无谓的努力,一切都直奔目的,哪怕在这中间失去善良,真诚,也在所不惜。

而正当我们因熙熙攘攘为名利而心神俱疲时,这些犹如闲云野鹤般的普普通通的甚至让我们有些看不起的人却过得比我们更加充实,而且心旷神怡,悠然自得。

这种生活似乎不如主流,而处于非名即利的所谓“主流”生活之中,并整日为此焦头烂额的人们,正日益失去的东西,也许更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远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