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回安徽老家,还能够感受到六、七十年代的气息。曾经背着书包来来回回的那个巷子,一盆水可以浇到头,依然是那么破败和安静。在外来者的眼中,住在那里的人,仿佛舞台上的群众演员,卑微渺小,无思无欲,活着的时候就已成为背景。
也有不肯低调的,巷子里出镜率最高的那条流浪的狮子狗,咋一望去,像从烂泥里捞出来的烂鞋,其出身和教养不敢恭维,素质也就可想而知。喜欢凑热闹,一有吵嘴打架就浑身来劲。有时俩路人说话声音高了些,它也急冲冲地赶过去一阵乱嚎,拼命煽风点火:"吵啊!吵啊!打啊!打啊!"如果一整天都太太平平,它会显得非常沮丧,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地晃荡,在巷子口停住,歪着脑袋左右一瞟,一点刺激的东西也没有,这日子不是一般的空虚啊!又垂头丧气地转回来。有时,某个无所事事的小青年蹲在它面前,拿跟小树枝在它眼前左右摇晃,它的脑袋就随之摆来摆去,这两个无聊透顶的家伙能长时间地从事这项无聊透顶的消遣。
同样无聊的还有巷口包子铺店主的两个女儿,大的已经到了上学的年纪,没学上,在家带妹妹。为了生儿子的宏伟大业,母亲的肚子又鼓了起来,老家的房子却给扒平了。小巷子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地坑,雨后积了泥水,两个女孩选中一个大点的水坑,用树枝一下一下打水玩,这是她们常玩的游戏,不花钱,也没多少娱乐含量。有时候水比较清,妹妹还会好奇地凑过去照照自己的小脸。有一回姐妹俩不知哪儿弄来几只蝌蚪,用破瓶装了,小心翼翼地倒进水坑里,蹲在旁边看。不知过了多久,母亲高声呵斥孩子们快给车子让路。姐妹俩闪开来,眼睁睁地看着车轮碾过水坑,姐姐手里拿着破瓶,气呼呼地冲着车子咒骂,妹妹小手攥着树棍,低头望望还在波荡的水坑——她们唯一的乐园,一抽一抽地哭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