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2/middle/3f2185f0tbecf5409dab1&690
2011年1月30日,电视剧《甄嬛传》在北京杀青,完成了拍摄阶段的任务。春节放了七天假,我们就开始了长达8个月的后期制作。
《甄嬛传》剧组的剪辑师是在开机后15天就进组了,是一边拍摄一边剪辑的,这样有几个好处:首先可以加快制作周期的进度;能为A\B两组的衔接提供准确的拍摄信息;能及时纠正各部门在拍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拍皇后蔡少芬的主场景---景仁宫,这个场景花了我们20多天的时间,而且还是断断续续的拍,它又是出现人物最多的一个场景,还牵涉到好几场重头戏,滴血验亲、废后、众妃请安等等,所有人物头天穿的什么花色的衣服,拿的什么色儿的手绢,戴的什么样的饰品,每个部门都怕出错,打醒十二分的精神,一有拿不准的地方就找剪辑看回放,力求不出纰漏。
2011年2月底,剪辑师已完成了《甄嬛传》的初剪工作,容量应该有九十多集。晓龙导演开始精剪,上来就把前3集剪成了一集,甄嬛家里好多与父母的戏,安陵容和眉庄的戏以及编剧流潋紫的出镜处女秀都剪掉了。导演是希望前几集节奏能快点,让甄嬛早点进宫。每天导演边看边剪能完成四、五集的量,后面剪得比较多的是甄嬛和果亲王的戏以及甄嬛离宫带发修行和回宫后的一些戏,并且是整场戏往下剪。3月中,导演精剪结束,全剧剪到了76集。视频画面基本确定,刻录了碟片给刘欢大哥准备音乐,同时音频工作开始,录音师和动效师开始修声音。另外两个大工程也开始启动了:特技制作和调色。
特技制作这部分虽然没有特别高的技术难度,但工程浩大,非常多的细节要处理,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拍摄时无法完成的一些镜头,如蝴蝶、猫扑、蚂蚁、大雁、鸽子、风筝等等,这些是要用三维动画来制作的;第二,横店明清宫旁是公主府,它的青砖碧瓦和皇家的金顶红墙是格格不入的,所有的青砖碧瓦全部改成金顶红墙;明清宫旁还有一些小山,这与紫禁城是不符的,全部抹掉;御花园的树木穿帮的比如芭蕉全抹掉;第三,是抹哈气。2011年横店的冬天比较反常,我们十一月份拍一些夜戏,演员说台词时就有哈气的现象了,虽然演员们很敬业,实拍前都含口凉水,但哈气现象还是比较明显。于是后期时,除了秋冬的戏允许有哈气,其他镜头出现的哈气都要抹掉。认真的面对这些小细节的处理,才彰显了《甄嬛传》的大气和厚重,没有出现低级、弱智的问题。
调色部分,我们选择的是调电影的宽泰系统来完成的。宽泰一直是DI技术领域的领导者,例如征服世界观众的《指环王》等等都是用这个系统完成的。调色师是系统的核心,他的理念和技术掌握决定着影片画质的最终呈现。导演表达了所追求画面的风格样式,调色师调了一集样片,整体色调不错,但导演希望明暗反差再大些,特别是人物的脸部一定要干净明亮,服装头饰一定要鲜艳靓丽;宫廷的内景暗处可以黑一些,营造一种压抑、沉重的氛围。调色师说“导演,您这要求太高了,我得一场戏一场戏的调,时间长,费用也高”,导演一句话“你就按我说的做,别的不用考虑”。就为了导演的这句话,调色最终完成已到了七月份。但最终的效果,特别是高清版,真的,随便一个画面都能看到我们在服装、化妆、道具、场景上的用心和在制作费用上花了大价钱。 而在此期间,我们还完成了后期配音的工作。
万事俱备,只等音乐了。其实刘欢大哥的音乐在拍摄期间已基本完成了,但主题歌《菩萨蛮》的歌词始终在纠结中,主要担心歌词是古词,怕观众听不明白。后来又请来为我拍的《幸福像花儿一样》主题曲《爱如空气》作词的崔恕,创作了《红颜劫》。欢哥开始亲自铺全剧的音乐,有些段落欢哥是比着画面按点对点来创作的音乐,像眉庄之死、果亲王暴毙、惊鸿舞等等。配上音乐之后,完美的视听效果,经常让操机员小姑娘入戏,而耽误工作。
导演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在欢哥的基础上做了一些音乐的调整,加上调色、配音、特技等,郑晓龙导演后期制作至少看了五遍,最后一听看片都想“吐”。导演始终坚持的是“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这么多年始终如一。
2011年10月《甄嬛传》通过审查,取得了发行许可证。2011年11月在8家地面台区域性播出,2012年的4月才开始在上海东方卫视和安徽卫视全国上星播出,乐视网独家网络同步发送,同时台湾华视、美国中文台也陆续播映。
所以说我们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我们比别的一些古装剧要早开机,但8个月的后期制作,让我们的甄蜜们等待的心急如焚,但“留得住才是硬道理”,从一开始我们就坚定树立了要把《甄嬛传》打造为古装宫廷戏的标杆之作,不管早播晚播,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诚意之作终归还是能得到观众朋友的认同和喜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