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_行雲流淼
_行雲流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72
  • 关注人气:20,6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

(2015-03-15 16:35:00)
标签:

佛学

http://s15/mw690/0019FSpxzy6QI5iJb6Cde&690

清代张潮写的《幽梦影》是古代文人慢生活理论的代表作。张潮认为: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山,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莫大于是。张潮所说的闲,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闲工夫,二是有闲心情。有闲工夫则时间上可以放慢;有闲心情则心理上才能追求慢生活,因此张潮所说的闲,绝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进取的,有了闲情,有了逸致,人们才能从容地、舒心地享受人生、思考人生、超越人生。

唐人李涉有首《登山》: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昏昏沉沉的日常生活使人似醉若梦,由于春天即将过去,诗人很勉强地去登山观景,一个偶然的机遇,在长满翠竹的寺庙庭院里,和一个世外高僧谈经论道,于是感受到了忙里偷闲慢生活的快乐人生。

宋代理学家程颢则把慢生活和人生境界联系在一起。比如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道通天地,思入风云,富贵不淫,贫贱有乐,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同样,孔子在《论语》中表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像程颢、颜回所追求的不仅是对日常功利的超越,对贫贱困境的超越,而且表现了古代文人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高雅境界和慢生活中的快乐。

《无门关》第十九则有首禅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此诗生动地描绘了禅宗以平常心悟道的慢生活。

元代无名氏的《永遇乐》,更从人生有限,为欢几何的角度说明古代文人为什么追求慢生活:

忙里偷闲,闹中取静,利名休竞。有限光阴,无涯尘事,贪爱何时尽。无情乌兔,催人早老,暗里换了绿鬓。此形骸,假合幻化,算来有甚凭准。随缘度日,和光同尘,惹甚闲愁闲闷。富贵由天,荣华是命,休更劳方寸。心中无事,眼前清净,俱是快活时景。你若待,般般称意,耐心。

所谓慢生活当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忙里偷闲的慢时间、慢节奏、慢动作,慢心情。因而慢生活是从容的生活,诗意的生活,超越的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