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荷塘月色》叠词的艺术作用

(2009-08-28 22:04:55)
标签:

长龙博客

朱自清

荷塘月色

叠词艺术作用

分类: 一粟心得

     

    偶然翻到朱自清de《荷塘月色》,重温名篇,深感亲切。亲切的不仅是其中的一种幽雅情趣,更是那些我们曾经青春年少时朗朗背诵的读书岁月。《荷塘月色》是现代散文名篇,文辞优美,内涵丰富。再次重温似有所得,一时无法理清自己的思路,其中一段叠词却在这次重温中占据了突出的位置,文章如下: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短短218个字中,共用叠词9个,分别是“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粒粒”、“星星”、“缕缕”、“密密”、“脉脉”。很多教科书和文学评论已对此叠词的用法作了精准分析,若再多言,多会落入“续貂”的路子。一管之见,可能不是科学的,但一定是我自己的,敝帚自珍,以此志之。我认为主要作用有三点:

      一、增加了文章和谐的音乐美。叠词,是两个词的重复使用,有“AA”式和“AABB”式。《荷塘月色》中的这段文字,叠词多是平声(阴平和阳平),声音清脆,节奏轻快,如河边飘过清幽的牧笛,欢快而悠扬。大量叠词突破了单纯视觉上对无边静美的荷塘月色直观画面感受,继而从听觉上给读者营造了一个回环往复、不绝于耳、余音绕梁富有音乐美的荷塘景色,使读者从单纯的视觉感受,转到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的艺术感受。多方位艺术空间的呈现,使作者之于荷塘月色的欣赏,不再是单纯而客观的“我观物”,真切地呈现出了“物我交融”后的荷塘景色之于作者心灵的慰藉和震撼。 

      二、使文章内在情感向度上趋于明朗、欢快。“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粒粒”、“缕缕”、“密密”和“脉脉”在文中紧密的排列和出现,明显加快了文章的节奏,使情感更加欢快。相对文章开头“心里颇不宁静”心理感受,以及阴森森的路和淡淡月光的外在环境所展示的低沉情感,叠词的使用明显使文章的速度加快,增加了文章的词句跳跃性的同时,文章的内在情感的推进节奏也明显加快,呈现出了完全不同于文章开头作者向我们营造的情感空间。随着文章节奏的加快,情感逐步趋于向上、明朗和活泼,字里行间流溢着作者对荷塘美景的喜爱。正是这种喜爱之情,相对于“颇不宁静”的现实,荷塘美景成了一个可以使作者心灵宁静得世外桃花源和安放灵魂的艺术空间。由此,短短的散文向读者向读者展现的情感向度不再是单一的低沉、“颇不宁静”和优雅的寂寞,而包括了“颇不宁静—寂寞—喜悦”的三度转折。当然,这个转折并不是单纯的情感转变,而且每一次转变的过程中并没有丢弃原先的情感,即优雅式寂寞中包含“颇不宁静”,喜悦中有寂寞和不宁静。多种不同的情感,尤其是矛盾的艺术情感相互纠结、交叉、抵触乃至生长,在情感上呈现了一个强大的艺术张力空间。文章虽短,情感多向、厚度多重,使文章含义隽永,韵味无穷。这种艺术效果,朱自清先生是通过叠词实现的。

    三、增加了语言鲜活的表现力。“曲曲折折”不仅描绘出了路的弯曲,而且准确呈现了曲折之深和荷塘之幽,营造了传统中国文化中所欣赏的“曲径通幽”的园林之美。“田田”的叶子不仅说明荷塘的叶子多,一望无边,而且叶子的“密”和长得茂盛,也都通过这个叠词表现出来,仿佛在读者的唇间留下了“甜甜”味感。这个词向我们展现的不仅是江南水乡的荷塘无边之美,还回应着南朝诗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浪漫和缠绵。“亭亭”一词和舞女的裙连用,不仅荷叶美,而且还有出水芙蓉的女子清秀之美,婀娜多姿,倩倩风情,语言鲜活、跃动,形象清新、宜人,促人联想,喜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欢迎留下足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