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二中“三月教学常规管理月”活动方案
(2013-03-20 21:19:18)
标签:
三月方案杂谈 |
2013年2月24日,我完成了《仙桃二中“三月教学常规管理月”活动方案(草案)》,并开始组织实施。3月19日,我根据《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教师“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常态化的指导意见》和《仙桃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2013年仙桃市“教学常规管理月”活动的指导意见》,对学校的“活动方案”进行了修订,3月20日,经校领导批准,印发全校实施。
一、活动目标
全面落实2013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有效解决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中的问题,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以“三月教学常规管理月”活动为契机,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观摩课”、“研讨课”及经验交流研讨会,集思广益,全面、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形成更成熟的、贴近学生实际的、可操作的“以学定教,以教导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二、活动主题
强化薄弱课程管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三、活动时间
2013年3月1日至4月18日。
四、工作专班
组长:黄凤超
副组长:周锦新、邹新才、周从武、汪受文、吴昌盛、谢才亮
成员:全体中层干部、教研组长
五、工作内容
(一)加强薄弱课程教学管理。
1、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努力改善薄弱学科的教学设施和条件,保障薄弱学科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3月25日前将本校薄弱课程设置情况(即课程表),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报市教科院梅老师邮箱meiqiuzhi@163.com;
2、学校要写出不少于2500字的关于薄弱课程管理的总结,于4月15日前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交市教科院梅老师邮箱meiqiuzhi@163.com。
(二)全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1、举办“以学定教,以教导学”课堂教学大展示,开展以“三个一”为主要内容的“课内比教学”活动,检验、交流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即每位教师上一节研讨课,评一节课,写一份不少于1500字教学反思。
2、各组推出1节观摩课,供全体教师讨论、交流,凝聚教师智慧,找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加快改革进程,提高课改质量。
3、各组举办经验交流研讨会,做好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总结,在教师对学习、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认识、收获、感悟或困惑进行认真反思的基础上,各教研组长完成本组的活动总结。
五、活动要求
1、各组要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教师要全员、全程的积极和有效参与活动,做好活动记载。
2、在积极探索的基础上,各学科组收集“导学案”,整理成册,做好档案资料建设。
3、活动要求全体教师“人人参与”,各组在3月10日前将《“课内比教学”全员授课安排表》交教科室。
4、每位教师的导学案(教学设计)、评课稿、教学反思等资料以备课组为单位在4月20日前上交教科室,导学案(教学设计)可以以电子文档的方式发至271141557@qq.com,评课稿、教学反思由学校统一提供书写纸,要求手写。
5、各组要图文并茂地在仙桃二中网、“课内比教学”简报等媒体上对本组活动进行宣传报道。
六、工作措施
1、学校工作专班加强活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各组的活动记载和通讯报道一起作为教研组和教研组长考核的依据,鞭策各学科组凝聚集体智慧,提高教研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公平公正地进行“三个一”评比,以评比促创新,将教师上交导学案(教学设计)、评课稿、教学反思等资料与本学期的听课笔记一起作为“教科研工作量”考核的评分依据。
3、学校鼓励教师创新,奖励教师贡献才智,对在活动中上观摩课、在经验交流研讨会上作经验介绍等表现突出的的教师,在教科研表彰、外出学习培训等方面优先。
七、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附:本部活动领导小组具体分工:
|
年级 |
学科 |
责任人 |
督查领导 |
|
八年级 |
语文 |
雷同沫、陈莉、谢磊 |
邹新才 |
|
数学 |
徐国刚、胡永胜、万小鹏、张勤虎、 |
吴昌盛 |
|
|
英语 |
汤又仙、徐芝斌 |
谢才亮 |
|
|
物理 |
卢勇、胡砚平 |
汪受文 |
|
|
九年级 |
语文 |
曾文芳、丁会萍 |
邹新才 |
|
数学 |
曾向华、彭思来、杜佐光、肖凯 |
吴昌盛 |
|
|
英语 |
刘明忠、梁瑜梅 |
谢才亮 |
|
|
物理 |
赵贵武、余彧 |
汪受文 |
|
|
化学 |
刘敏、周列朋 |
汪受文 |
|
|
综合 |
思品 |
李琼、郭芳 |
周锦新 |
|
历史 |
吴荣强、梁君、彭平 |
周锦新 |
|
|
地理 |
赵建新、许春华 |
黄凤超 |
|
|
生物 |
丁振军、邹文丽 |
黄凤超 |
|
|
薄弱学科 |
体育与健康 |
李松山、叶金华、宋华锋、龚红明、岳江林 |
谢才亮 |
|
艺术 |
王仁明、代志仿 |
谢才亮 |
|
|
综合实践活动 |
高波、黄中华、郭家明、徐龙、王大银 |
邹新才、汪受文、吴昌盛 |
附一:
仙桃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于2013年仙桃市“教学常规管理月” 活动的指导意见
为了大力推进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有效解决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中的问题,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经市教育局党组研究,决定在我市中、小学开展第六个“教学常规管理月”活动。为保证活动质量,特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活动时间
2013年3月18日至4月18日。
二、活动主题
强化薄弱课程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三、活动内容
1.规范设置薄弱课程。
认真落实国家课程设置方案的要求,确保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各校要将本校薄弱课程设置情况(即课程表),于3月25日前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报市教科院梅老师邮箱meiqiuzhi@163.com。(高中、初中和小学各段薄弱课程设置要求具体见附件。)
2.落实薄弱课程专(兼)职教师。
(1)确保师资力量。各校要根据课程设置的相关要求,组建专(兼)职教师队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应文理兼有)。
(2)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各中小学校要切实关心薄弱学科教师,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在职称评定、评先选优、工作考核等方面予以倾斜和照顾。薄弱学科开展的文体、科技等有关课外活动,应给指导教师合理计入教学工作量。
3.加强薄弱课程教学管理。
(1)保证课时。任何学校、任何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薄弱学科课时,删减教学内容或降低难度。
(2)落实备教。各中小学要认真抓好薄弱课程的备教管理,要建立备教督查的长效机制。学校领导要查看薄弱学科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情况,深入薄弱学科课堂听课、评课,并做好记载。
(3)互动研讨。各校可以实现开放办学,注重与兄弟学校的联合,互动开展教学研究。
(4)反思总结。各校薄弱学科教师要对学习、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认识、收获、感悟或困惑进行认真反思,写出不少于1500字的反思文章。学校要写出不少于2500字的关于薄弱课程管理的总结。教师反思与学校总结请于4月15日前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交市教科院梅老师邮箱meiqiuzhi@163.com。
4.重视薄弱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各校应努力改善薄弱学科的教学设施和条件,保障薄弱学科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要克服困难,加大经费投入,补充课程资源(包括图书报刊资料、音像资料、教学挂图、教学软件等),配齐薄弱学科相关教学仪器等。学校现有的文体场馆及器材设施,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侵占或挪作它用。
四、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各中心学校和中、小学要成立“教学常规管理月” 活动领导小组,要将各项活动落实到人,明确责任,确保薄弱学科教师全程、有效参与。
2.强化落实。各中心学校和中、小学要依据本《指导意见》,制订好本校活动方案,对每项活动要有布置、有实施、有评价、有情况通报、有档案记载、有总结,确保活动实效。
3.重视引领。要充分发挥教科院在“教学常规管理月” 活动中的引领、示范和督办作用,确保各项活动有序、有效展开。教科院将根据市局意见,加强对各校“教学常规管理月” 活动的检查和评价,并利用“仙桃教科研网”、“仙桃教育信息网”等通报相关情况,对各校情况将纳入对学校的考核之中。
4.注意宣传。针对目前部分学生及家长轻视薄弱学科学习的现象,要加强舆论宣传,正确引导,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薄弱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效组织和引导社会舆论,让素质教育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附件:
初中和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各段薄弱课程设置要求
根据《仙桃市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设置表》(仙教基[2007]31号):
|
年
周 课程门类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
体育 |
4 |
4 |
3 |
3 |
3 |
3 |
|
|
|
|
体育与健康 |
|
|
|
|
|
|
3 |
3 |
3 |
|
艺术 |
4 |
4 |
4 |
4 |
4 |
4 |
2 |
2 |
2 |
|
综合实践活动 |
|
|
4 |
4 |
4 |
6 |
5 |
5 |
4 |
|
地方与学校课程 |
1 |
1 |
各市、州、县教育局:
2011年6月,全省中小学“比教学、访万家”工作开展以来,各地积极推进,广大中小学教师踊跃参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为建立健全“比教学、访万家”工作常态化制度与机制,充分发挥“比教学、访万家”工作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现就进一步推进“比教学、访万家”工作常态化提出如下意见:
一、落实责任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和中小学校长是本辖区(学校)“比教学、访万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主要职责。
市(州)、县(市、区)教育局要确定具体责任科室,明确职责,加强组织协调。每学期至少召开一至两次专题会议。将“比教学、访万家”工作作为常规工作内容,纳入到年度工作计划,统筹计划安排、统筹检查督办、统筹考核评价。
中小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制订学期(年)“比教学、访万家”计划安排表,将工作安排落实到周(学科、班级),具体任务细化到人。
二、创新方法
“比教学、访万家”工作要切实做到“三个全覆盖”。
“比教学”工作中的校级比武每学期进行一次,县级比武每年一次,市级比武每两年一次。“比教学”工作在坚持以校内比武为主的前提下,要积极探索组织分片跨校、多形式教学“比武练兵”活动,要与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按学段学科进行统筹,合理分散安排活动时间,重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访万家”工作,以实地走访为主,对所有的学生家庭家访原则上每学年不得少于一次,对重点学生家庭家访不得少于两次,保持家访工作常做常新。
三、检查督办
市(州)、县(市、区)应逐级建立“比教学、访万家”专项督查通报制度,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比教学、访万家”工作专项督查,适时通报本地“比教学、访万家”工作的典型经验、主要问题、督查测评结果等。
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和省教育厅将对各地“比教学、访万家”工作不定期进行督查,对市(州)“比教学、访万家”工作进展情况和宣传情况进行通报。
四、考核机制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指导中小学校细化“比教学、访万家”评价考核办法,将完成情况纳入教师日常教学工作量一并进行绩效考核、年度考核;教师“比教学”活动记入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学分。
市、州、县(区)要逐级将“比教学、访万家”工作实施情况作为对下级部门年度工作和校长绩效考核内容;从2013年起,省教育厅引入第三方调查机制,每学期对家长、学生和社会进行一次调查回访,对各地“比教学、访万家”工作进行测评。测评结果将作为省教育厅对市(州)教育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依据。
五、激励措施
各市(州)、县(市、区)要建立注重教育教学工作实绩,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规范评价体系。中小学校和市(州)、县(市、区)应充分运用考核评价结果,重点制定好县域与校内的激励措施,引导学校和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比教学、访万家”工作。将“比教学、访万家”工作的考核评价结果运用于教师资格定期登记注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示范单位创建与认定、各类评比表彰(包括十佳班主任、十佳师德标兵、特级教师和名师推选)等工作中。省级以上教师校长培训计划安排,将优先考虑“比教学、访万家”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教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