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11-10-14 17:18:01)
标签:
师资建设杂谈 |
仙桃二中实验部把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作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工程,树立“尊重每个人,发展每个人”的人本管理理念,积极为每位教师的专业提升创造机会、搭建平台。
一、基本情况
2010年7月,仙桃二中实验部成立后,学校迅速成立了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从原仙桃二中、仙桃五中选聘教师。教职工队伍稳定后,教科室作为具体负责的工作机构,从思想素养、教学教研基本功、课堂教学水平、教学实绩等多方面综合摸清教师的现状,建立和完善了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分层次提出要求,进而确立了学校教师队伍培养的整体框架。
二、2011年春季学期校本培训的主要做法
2011年春季学期,学校在总结了上一学期教师队伍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用制度创新培训,规范行为;让培训回归教学,对接教研;让教研走进生活,养成习惯;让学习成为自觉,激活团队”的工作思路。主要表现为
坚持一条途径——“动起来”。
学校积极推进“学习型学校”建设,全面启动“以学定教,以教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扎实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的活动。新学期伊始,先行开展“以学定教,以教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试验的语文学科组,由李菊先、肖小云老师献上了“观摩课”,其他学科组积极行动,开展理论研讨、实践探究,数学科青年教师周莉上“探路课”,副校长汪受文主持召开了“杜郎口教学模式研讨会”;英语科青年教师彭艳荣、郭希上“探路课”,举办了“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沙龙”,市英语学科带头人梁瑜梅、教研组长刘平、优秀教师赵群与全体英语教师“面对面”;物理学科教研组长夏虹上“探路课”,校长邹新才了主持召开了“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在学校形成了“全员参与课改”的良好氛围。同时,全体教师“包生到人”,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家访”,畅通了家校联系,增进了相互理解,提高了师德修养。
实行两个结合——“加起来”。
即把教科研和培训融为一体,在优化整合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我校的校本研修立足日常的教学工作,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通过集体备课、“同课异构” 、案例引领、课题牵动、组内研讨、现场指导等具体研修活动,强化教师的学习意识。通过不断听课研究,不断完善教师说课、汇报课、课件制作、主题班会展示以及其它教学技能竞赛的一系列活动,搭建教师快速成长的平台,强化教师培养,促使其快速成长,缩小教师间差距,提升整体教学水平。目前我校正在形成一支团结奋进、乐学善教、敢于创新的教师团队。
采取三种形式——“干起来”。
即我校着力从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学反思等三个方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学校坚持开展“青蓝工程”即师徒结对子活动,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业务快速成长,通过“师徒”间每周相互上课、听课、评课,有力地促进教师间交流互动,共同进步。我们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每年阅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和订阅一种专业杂志,每年学习笔记不少于10000字,把阅读学习变为常规并视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我们还要求教师写教学后记,倡导教师写撰写教育叙事、教学日记,并纳入到教学常规检查中,促进教师反思、总结、提升。此项活动得到教师大力响应,教师敏锐把握课堂教学灵感,及时记录,日积月累,教育教学能力达到明显进步。
开展四项研讨——“论起来”。
集体备课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校本研修活动,其基本内容包括课标学习、教材分析、学情了解和导学研究四项内容。学校实行领导干部“管科”制度,班子成员深入教学,分科负责,确保每次的常规校本研修活动都有专人深入课堂并积极参加课后交流与反馈,使各项活动有计划、有记载,做到制度化,常态化。各教研组长身先士卒,和教师一起研讨教育教学规律,把学到的教育理论贯穿于教育教学实际中,以新颖的教学思路和创新的教学方法赢得教师的信赖,让老师们在活动中受益,乐意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中收获,进一步开拓教学思路,从而凝聚人心,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运用五个载体——“用起来”。
即课堂教学、五优评比、名师讲坛、主题沙龙、请进走出。通过组织每个学科的“示范课”、“研讨课”、“展示课”、“比武课” 等课堂教学活动,倡导个性教育教学,形成教育教学特色,今年5月学校在基础年级举行了全员“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展示课,进行了“大练兵”。坚持组织每学期的 “五优”专项教学技能评比,激发了教师的工作动力,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提高。适时举办“名师讲坛”,“主题沙龙”,组织经验交流会,交流学习心得,召开课堂教学实地参观学习现场会、座谈会,让教师身临其境地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对教师加强业务指导,整体提升师资队伍的师德修养及专业能力。积极请进名师做指导,选派部分优秀教师外出参加市级以上的学习和培训,所有外出学习教师都要在本学科组业务学习时汇报、交流学习收获,让更多的同行受益,也促进外出学习教师向“名师”转变。
倡导六项评价——“活起来”。
即开展“六个一”评价,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专业技术能力建设。包括:1、有一套狠抓教学质量的“科学合理、井井有条、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2、有一种完成工作任务只争朝夕的敬业精神。3、有一叠“卷面整洁、评改规范、数量齐全、训练科学”的学生作业本。4、有一本“格式规范、重点突出、富有创意、认真反思”的备课本。5、有一方“秩序井然、节奏合理、活泼生动”的课堂环境。6、有一个“家长尊重、同学欢迎”的教育口碑。通过“六个一”的评价,明确教师的执业行为,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引领教师的职业追求,提升教师的职业素质。
2011年秋季学期,我校将以“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为载体,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着眼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长效机制的建设,科学制定方案,通过开展说课、讲课、评课、拜师学艺、课后反思等专题活动,进一步促进教师学知识、练硬功、强素质,夯实教育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着力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2011年暑期教师集中培训的基本情况
今年暑假,我校彭平、刘艳姣、袁克勤、肖小云4位老师参加了省级培训,且都培训合格。优秀班主任陈波、杜辉参加市级骨干班主任的培训。
8月20日至26日,我校全员参与了教师暑期集训,舒方旭局长出席了集训大会并讲话。整个集训按市教育局的部署,做到了方案详实、内容务实、执行落实,并适时的将培训资料、图片上传。主要的“亮点”,一是外出参加国家骨干班主任培训的刘艳霞老师为全体教师做报告,二是积极组织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三是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了“全员业务考试”前的考前“热身”。
四、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的建议
1、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内容
(1)用“仙桃市教育局”的红头文件,清楚明白的告诉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
(2)考核内容既要有全市统一的标准,又不能禁锢了教师发展的自主空间,不重数量,重质量,不求形式完美、内容齐全,只求工作实效,将教师的“文章发表”、“各类获奖”作为重点。
2、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形式
现有的“继教学分审验”的考核形式是全国通行的做法,只是
(1)能否让“审验学分”的主体多一些,除了“必修学分”外,教师的“选修学分”可否由学校、教科研部门等机构直接审验,教师完成规定学分即为合格,这样做既是强化了学校、教科研基层组织的责任意识,又让他们能以“选修学分”为调动杠杆,推进教师继续教育。
(2)能否采取网上审验的方式,就像“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那样,随时递交审验材料、随时获得学分,一学年满,修满规定学分的发给《合格证书》,达到优秀标准的发给《优秀证书》,这样,继教工作一目了然,教师知道努力方向才能更好地参与。
3、教师继续教育考核方法
(1)坚持把继续教育与绩效工资、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资格证审验等结合,保证此项工作100%的落实,确实起到“终身学习”的功能。
(2)坚持“达标”和“推优”,在全市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示范校”的创建,让“学”有先进典型,从而带动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五、2010年以来“国培计划”的具体作法
国培五个子项目(置换培训、卓越工程、远程培训、特级教师巡回讲学、跟岗学习),2010年11月,我校参与了数学、英语学科“特级教师巡回讲学”;2010年12月,我校校长邹新才、保卫科长肖志红、团委书记周列鹏和全体政史地生老师参与了“远程培训”中的校长、安全心理、政史地生学科等项目的培训;2011年9月,我校体育教师王永权参与了“置换培训”。为保证“国培计划”的培训实效,我校具体做法是:
1、有专人负责,由教科室副主任彭思来同志具体负责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
2、有经费保障,每年安排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经费有预算、有执行。
3、有制度约束,在校本研修活动中表现积极的享有优先学习的权利,参加培训不合格的人员取消评先表模、年度考核优秀的资格,并与学期末的绩效考核中“工作量”挂钩。
“国培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有关建议
1、组织部门能否先了解学校、教师的需求,让培训内容更好地满足教师成长的需要,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
2、建立培训教师的“资源库”,选派教师出去培训,再让这些教师培训其他教师,增强培训教师的荣誉感、责任心。
师资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懈努力,继续做好我们的工作,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建城南精品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附:
关于召开贯彻《仙桃市2011年度学校工作责任状考核评价细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的预通知
各镇、办中心学校,市直各学校(单位),各民办学校:
由仙桃十中干河学区中心学校、仙桃八中、实验幼儿园、大新路小学、沔城学区中心学校等单位介绍先进经验。
|
评价标准 |
考核办法 |
|
1、每年安排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经费有预算、有执行(1分); 2、每两周开展一次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学习活动,每人每年学习笔记不少于10000字(1分); 3、组织教师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学分任务和上级布置的培训工作(1分); 4、每学期组织公开课、示范课、听评课等教研活动不少于5次(2分);5、集体备课等校本研修活动有计划、有记载,做到制度化,常态化(1分); 6、无有偿家教、推销教辅资料、体罚学生等违反师德行为(2分)。 |
看图片资料 考勤记载 查文件通报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