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唐寿锐 通讯员
曹恺)马龙,中场球员,1990年2月26日出生于青岛,目前效力于山东鲁能泰山队。
第一次与马龙见面是在鲁能足校的17号场地边上,场地里面进行着比赛,刚刚伤愈的马龙在场边进行着热身活动。如果说当年亚少赛上马龙给我的印象是球技与激情并举的话,那么眼前这个“活马龙”给我的第一感觉则是阳光、内敛,随着日后交流的增多,更证实了我的这种看法——球场上的马龙像他的名字一样如马奔腾似龙飞舞:“马”代表着他的活力四射,“龙”诉说着他似火的激情。然而到了场下,俨然换了一个人,非常安静,一看就是一位非常听话的孩子,加上他俊朗的外表和不时爽朗的笑,马龙是典型的“阳光好男孩儿”。
关于身高1米84的马龙,印象最深的比赛还是新加坡亚少赛上,他代表国少对越南那场比赛。第89分钟,马龙杀出,用一粒精彩的头球将比分扳为3比3平,正是凭借这一粒进球,国少得以全身而退。由此,马龙也收获到了一个新的称谓“关键先生”。“那个球队友传的好,我正巧出现在那个位置,顶进去不难。不过,进球的感觉实在太美妙。”回忆那粒入球,马龙依然津津乐道,但是对于国少未能战胜朝鲜痛失世少赛的入场券,同高迪一样,马龙也是一身的遗憾,“失去意味着更加珍惜,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肯定会更加拼命去争取。”
说起自己踢球的风格,一向崇尚技术足球的马龙坦言,自己非常喜欢西甲,每个周末只要有时间,马龙都会守在电视机旁边观看西甲的比赛,而西甲联赛那种流畅的传切配合,以及技术性很浓的足球氛围深深吸引了他,“足球不一定要华丽,但一定要注重技术,这是根本。没有技术,什么都免谈。西甲是五大联赛最注重技术的,可惜比赛时间太晚,很少能看直播。但只要能看到的比赛,我肯定不会错过。”
马龙是一名前卫球员,视野开阔,脚法出色,尤其擅长组织,是一名技术性的中场球员,除此之外,马龙还有一脚非常漂亮的盘带,可以说,这小子的基本功很扎实。之前在鲁能梯线队,马龙一直身披10号战袍,因为脚下有活儿,擅长后排插上一脚打门,所以他出现在前腰的位置上。进入到鲁能一线队和十一运足球队后,可能因为马龙开阔的视野和准确的长传,图巴和殷铁生都不约而同的把他安排在后腰上,在平时的训练尤其是十一运队的几场比赛下来,行家们普遍反应:后腰马龙真有点周海滨的味道。关于后腰,马龙这样看待:“之前几年一直都踢前腰,刚把我放在后腰的位置上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最大的不适应就是防守。前腰防守的任务能轻一些,在后腰上,除了组织进攻还要把很多精力放在防守上,需要慢慢摸索,反正现在感觉越来越好。”
他口中的“感觉”看似是比赛踢多了后慢慢积累起来的经验,其中更多的是他在平时训练中的学习、思考和加练。“通过这7场比赛使我们这支队伍得到了很多的锻炼,同时也看出了自身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一些球的处理上不注重细节,比如传球的时候没有考虑队友的习惯脚,传到了立足脚上,防守的技性术和接应的连续性也不够,这是在今后的训练中需要有待提高的。”这是马龙写在博客里面的感悟。
“我们现在这个年龄特别关键,除了平时的努力训练外,更重要的是琢磨。尤其作为一名中场球员,踢球必须要动脑子。要做到一上场就有清醒的头脑,肯定要在平时多动脑子,不仅是训练,还要在看每场比赛、每堂训练课里面,用心思考他们是怎么踢得。”仅有18岁的马龙这样说道。

虽然已经进入一队,但是一直对自己有着清楚认识的马龙知道,残酷的竞争才刚刚开始,毕竟在现在的泰山队中,随着国奥队的几名后起之秀王永珀、李微等人已经崛起,对于更为年轻的马龙来说,现阶段很难有上场的机会。对于目前队里的这种形势,马龙也着非常清醒的认识:“我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积极向老队员学习,然后在训练中努力的提高自己,至于能否出场,这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情。我最想做的事情是在山东体育中心为泰山队踢球,现在最大的目标就是在明年的十一运会上代表山东拿到金牌。这是我进入成年队后的第一个大赛,必须拿下来。”说起这个,马龙的眼光异常坚毅。
年轻的马龙的职业足球道路才刚刚开始,虽然这条路很艰辛,但是对于怀揣梦想的马龙来说,既然选择了足球这个职业,就要坚定不疑地走好每一步,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看到现在这个还略显稚嫩的阳光少年能够在绿荫场上自由地翱翔。
(本文为6月9日《体育晨报》特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