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活见鬼——万圣节忆亲身经历的往事

(2016-10-31 16:00:03)
标签:

杂谈

​回家路上,见街灯下一位老人精疲力竭的坐在地上,旁边围满了人。商铺的霓虹灯光在老人的脸上变换着颜色,老人蒙头垢面,嘴里不停地嘀咕着什么。有女人说:“赶快送医院吧。”老人就使劲了浑身的力量,孱弱地哭喊:“不去——”身旁的中年人又说:“家人呢?谁认识老人的家人?给他们打个电话?”没人应答。有人猜测,老人八成是喝多了。也有人说,老爷子是撞见鬼了。救护车鸣着笛驱赶人群的时候,老人忽然张开手臂,绝望地含泪笑道:“烧死我吧,烧死我吧!不就是死吗?有什么新鲜的!”喧阗的人群渐渐散开,相互议论着,说老人是被厉鬼追下来的。那天是鬼节,街上满是烧纸的人。

我不懂灵异和玄学方面的知识,每次听朋友讲此类故事的时候,心里总是抱着“不信但尊重”的态度去听,说不信,是因为我虽遇到过无法解释通的事情,但从未看见和听到过鬼的模样和声音,分不清哪个是迷信,哪个是玄学;说尊重,是因为许多看不见的事情确实在发生,且许多解释不通的奇事几千年悬而未决,我们无法证明其存在,也无法证明其不存在。就像杨绛先生引用过莎士比亚的话:这个世界上,莫名其妙的事多着呢。

在《京城81号》上映的那段时间,朋友们纷纷议论起北京凶宅的事情,说是某某小区闹鬼,而且被传的很邪乎。我不信,所以就当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听完之后也没当回事儿。几个月后考虑租房办公的事情,我在网上查了不少中介,查到某小区的资料,发现这个小区的房价普遍比周围低1-2千,心里不放心怕是中介方的虚假信息,于是便给中介打电话询问房子的情况。中介操着满口东北口音说:“房子还在,确实有。而且拎包入住。”我心中大喜,觉得捡到了便宜,继续问他签合同的事情。中介转而问我:“你们几个人租?年轻夫妇还是同学合租?”我答:“我自己住,上班族。”他的回答令我意外,他说:“我劝你别住,换一个吧。”我好奇,问他原因。他避而不答,说:“要不我从附近给你找一个条件差不多样式的?”我又追问这房子的情况,他说:“没啥,这房子不干净。”后来我想起朋友们议论过的某某小区,上网一查,正是我看中的这间房子的小区。有人说是那小区房间的户型不好,要么是“一箭穿心”型的,要么是卧室带“缺角”的,不是四四方方的,人住着不舒服。

这便涉及到了风水问题,大学时,教我们“马哲”的老师曾说过,风水也是靠人养的,人要是品性好,三观正,厚德,勤奋,周围的气场就会变好,运气也就好了。他的看法是,归根结底还是得看人,做善事,不作恶,正应了那句老话——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但我确实住过所谓的“一箭穿心”式的凶宅,且那宅子确实有些阴森。那是在泰国发生的事情了,我与几十位来自国内各地的摄影师,为泰国旅游局拍摄宣传片。最后一天的住宿被安排在了曼谷市区内的一座有些年头的星级酒店里。我的房间号是514,拿到房卡的时候心中一凉,觉得这个号码不大吉利,但转念又一想,这是在泰国,泰国人大概没有这个讲究。我拖着行李上楼,酒店很大,房间都是门对着门,整齐分布。我的房间在5层的最后一间,格局与其他房间有所不同的是,这间房间并无对门,大门正对着的,正是幽闭狭长的走廊。刷了门卡,推开门,我从屋内向外望去,整个走廊深邃的不可见底,楼道两侧的暗红色的房门并排相对,地面上红色的地毯上看不出秀的是什么图案。走廊尽头的声控灯一盏一盏的熄灭了,近处的还亮着,我深深地咽下一口口水,关上门,内心有些局促不安。房间内的构造更是诡异,床在卫生间旁边,正对着一个大镜子,总感觉有什么人在盯着我看。我安慰自己说,世界上没有鬼,心里有鬼的人才能见到鬼。又想,这酒店上上下下都住满了人,又不是我一个人住在同一户型的房间里,况且,楼上便是我们同行的一位年长的老师。夜里我几乎没有睡好,总能听见楼上那位年长的老师来回走动,并且开门关门的声音,似乎像是来了朋友,交谈甚欢。翌日,我见这位老师眼圈发黑,便问他晚上是否招待客人,一夜没睡。他说,他一直躺在床上,听着楼上沉重的脚步声和撞门的声音。

这些“灵异”现象,自古以来便有发生,且在许多书籍中都有记载,有人可以占卜,能《易》筮,与鬼神通话,像《搜神记》中记载的淳于智,通过易经,帮人找回失物甚至拯救病入膏肓的人。又如蒙古呼风唤雨的萨满,在著名的十三翼之战以后不久,札木合又帅兵攻打铁木真和王汗联军,前者阵中的通天巫施法术使得天降暴雨,却反帮了铁木真的忙。而在基督教中,存在着一个叫做“异象”的词汇,经常在教堂中可以听到人们分享这种经历,总有人可以看到我们无法解释的现象。

这世界上存在着许许多多荒诞而又神秘的事情,有时候我们眼睛看得到的,未必是真实的,有时候我们没有看到,未必就不存在。我还是这样,无法证明它不存在的,我便不信它没有;无法证明它存在的,我便对此持怀疑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