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的讲,我这次并不算是一个合格的驴友。
第一,由于受当地旅游局委托,需要在当地拍摄图片,我们很想在橄榄山拍一次日落,因为整个耶路撒冷,只有橄榄山上有拍摄老城最好的观景台,但由于种种原因,向导不断放大橄榄山的危险之处,警告我们在自由时间里也不要到橄榄山上去,如果出现什么后果,自行负责,我们知道,这种风险可能远远比不上选择一个好位置亲眼目睹老城日落带来的诱惑,于是我和另外一位朋友选择了脱团,自行来到这个向导口中十分危险的地方。
第二,我们去晚了,打了个车,花了100谢克尔。
在之前的几篇以色列的博文《耶路撒冷老城外的任性 打车囧事儿多》和《在特拉维夫市场看当地物价
贵不贵?》中,我都提到了当地的物价,40谢克尔大概70多人民币,这个价格在当地打车也就是一个起步价。而从我们出发的位置,到橄榄山,其实也就5公里左右的距离,司机要我们100谢克尔,而且态度强硬。拉我们的是一位女司机,大概40多岁的样子,一副爱坐不坐,不坐赶紧下车的表情。迫于时间压力,我们不得不上了她的车。为了出几张片子,多花点钱也认了。
上车之后,女司机不断的埋怨着,表示她其实不愿意去那里,那里很危险。
危险?我问她,为什么?我只是为了证明,我们的向导之前说的话。
女司机告诉我:“危险,并不是针对你们,而是对我而言。”
“为什么?”我用英文——我们唯一能够交流的语言问道。
“因为我是一个犹太妇女,而橄榄山,是阿拉伯人的居住区,他们看到我开车过去,就有可能会用石头和木棒砸我的车。我不敢去。”
我大概明白了她的意思,而她所说的原因,也与我所了解的情况基本相符。犹太人很直爽,但骨子里流露出的更多是善良和理解,我表达了心中的愧疚,但是也很无奈,既然已经上车,便一定要去到我们的目的地。傍晚的耶路撒冷也会堵车,在堵车的时候,司机与我们攀谈起来。她的英文不好,但从嘴里吐出的每个单词都很关键,依然能够让我明白她所表达的意思。为了让气氛变得舒缓一些,我们聊起了各自的语言。她教我们希伯来语的1、2、3、4,你好,谢谢等词语,我教她汉语。我到现在还记着,你好是Shalom
,谢谢是toda。而我当时得出的最终结论是,希伯来语的发音,比汉语复杂的多。
汽车七拐八拐,终于来到了橄榄山顶,我们的运气不错,赶在夕阳下山之前来到山顶,而女司机的运气也不错,不仅没有遇到“敌人”,在山顶还遇到了一位老朋友,她并没有着急下山,而是也掏出手机,顺势拍起照来。“好美。”我们几乎同时感叹着。
“欢迎来中国。”我用英文说。
“谢谢。”她用刚学会的中文回答着。
不知为何,老城的日落坠的格外的快,似乎只是几分钟的功夫,太阳便不见踪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