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详解】最古老和正统的起卦法:揲蓍法
(2015-03-12 00:09:35)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详解】最古老和正统的起卦法:揲蓍法作者:海盗
一、前言
我小时就接触易经,看过好多“八卦”之术,对各种起卦法略知一点。在各种起卦法(比如:纳甲法、铜钱法)中,我还是更相信古人的起卦法:揲蓍(shé shi)法(即蓍草起卦法)。此法简便易行,且古老正统,最适合我这样的初学者。所以,我一直都采用此法起卦,灵验度也极好。
古语云:大事不决则占卜。古代人无论国事家事、大事小事,均以占卜决疑。而现在的我,沾染了现代人自以为“人定胜天”的毛病,彷佛没有疑问一般,十年来都不曾占卜了。今天,特将“快被我遗忘”的“蓍草起卦法”过程“通俗的”记录下来,以备查。
二、揲蓍法
每一卦都由六个爻(yao)组成,自下而上分别称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同时由于偶数属阴,奇数属阳,易经以“九”表示阳爻, “六”表示阴爻。这样,如果初爻为阳爻,那么就是“初九”,为阴爻就是“初六”;同理,五爻为阳爻,称“九五”(所谓九五之尊),为阴爻,称为“六五”。
所谓“起卦”,即从下至上,逐一算出每一爻,当六爻都生成后则卦象形成了;再通过相关的卦辞与爻辞来解释所问之事,即为“解卦”。
占卜前,应先沐浴更衣,找一静室,专心于所占之事,焚香祷告。
古人使用蓍草占卜,我们现在可以改用围棋子或扑克牌来代替。
第一步:取49颗棋子。
第二步:任意分为左右两堆。
第三步:从右堆中取一个棋子(A)放在中间,将右堆中剩下的棋子四个一数,直到剩下四颗或者不足四颗子为止,把剩下的这几颗(B)和刚刚抽出的那一颗(A)放在一起(AB)。再将左堆中的棋子四个一数,直到剩下四颗或者不足四颗子为止,把剩下的这几颗(C)和中间的那一堆(AB)放在一起(ABC)。
第四步:将除中间那堆(ABC)之外的所有子合起来,重复第二步、第三步,又得到一堆子(又一组ABC)。再重复第四步,第二步、第三步,又得到一堆子(又一组ABC)。
第五步:将三堆子(三组ABC)合在一起得到一个数,再用49减去这个数,得到一个数字(N)。N的值只有四种可能: 24, 28, 32, 36。将N除以4之后得到值X(可能值为:6, 7, 8, 9)。至此,我们算出一爻(值为X)。
第六步:重复步骤1至5,算出六爻(X1-X6),得到本卦。
第七步:将本卦六爻数字X1-X6中的6变7、9变8,得到一串新的数字Y1-Y6,是为变卦。
接下来将数字转换成卦象。
易经规定:6为老阴(—
—*),7为少阳(———),8为少阴(— —),9为老阳(———*)。
我们将六爻的数字转换成阴阳来标记。
比如,本卦六个数字为:6,7,9,8,7,9,则卦象如下:
———*
———
—
—
———*
———
—
—*
卦中的少阴少阳是不会变的,而老阴、老阳则是会变的,我们将其中的老阴爻、老阳爻称之为变爻,或动爻。我们把本卦中的变爻变一下(阴变阳、阳变阴:6变7、9变8),得到的另一个卦,称为变卦,或之卦。
比如:上面本卦的变卦为:7,7,8,8,7,8,卦象如下:
—
—
———
—
—
—
—
———
———
三、解卦法
1、没有变爻:在《易经》中查出本卦的卦辞,根据这个卦词的意思来解释。
2、一个变爻:在《易经》中查出本卦的变爻的爻辞,根据这个爻词的意思来解释。
3、二个变爻:在《易经》中查出本卦的两个变爻的爻辞,根据这两个爻的爻词的意思来解释,但是要以上爻的爻词为主。
4、三个变爻:在《易经》中分别查出本卦和变卦的卦辞,以本卦的卦词为主,变卦的卦词为辅,综合解释。
5、四个变爻:在《易经》中查出本卦中两个没变的爻的爻词,根据这两个爻词的意思,以下爻的爻词为主来解释。
6、五个变爻:在《易经》中查出这个本卦的变卦,然后用变卦中不变的那个爻的爻词来解释。
7、六爻皆变:在《易经》中查出这个本卦的变卦,根据这个变卦卦词的意思来解释。
四、占卜原则
占卜有三不占:不诚不占,不疑不占,不义不占。
一、不信者不宜占卜。有些人认为易经和占卜纯属封建迷信,并不相信它所蕴含的宇宙数理之妙,认为任何事都无运势可言者,最好不要占卜。而且,易经的占卜非常讲究占卜之时的天人感应,不诚心者往往思虑繁乱,不能专心于所问之事上,占卜了也不灵验(占了白占)。
二、没有疑问不宜占卜。有些确定无疑之事不宜占卜,占了反而可能会干扰正常的决策。更不宜将占卜作游戏,经常无意义的占卜会导致你的占卜失灵。
三、不为不义之事占卜。很多卦辞都有“贞吉”之言,决无“不义吉”的。“易经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占卜是不可能为“不义”之事指出方便之门的,就算占了,结果也一定会是“君子道长,小人道消”的。
另外,有些人为求保险,同样一件事反复找人起卦,这是很不好的。起卦虽然有固定步骤与算法,但绝对不会像物理实验那样问同一件事必然得到同一个结果。所以,每次的卦象皆有不同;(也许阐述了同一件事的不同时空),在一堆“卦象”中会让问卦者迷惑和糊涂。
易经中有语曰:“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反复起卦可能是“亵渎”的,会越来越不准确。与其多起卦,不如对同一卦象寻求高人作更多更好的解释。
我小时就接触易经,看过好多“八卦”之术,对各种起卦法略知一点。在各种起卦法(比如:纳甲法、铜钱法)中,我还是更相信古人的起卦法:揲蓍(shé shi)法(即蓍草起卦法)。此法简便易行,且古老正统,最适合我这样的初学者。所以,我一直都采用此法起卦,灵验度也极好。
古语云:大事不决则占卜。古代人无论国事家事、大事小事,均以占卜决疑。而现在的我,沾染了现代人自以为“人定胜天”的毛病,彷佛没有疑问一般,十年来都不曾占卜了。今天,特将“快被我遗忘”的“蓍草起卦法”过程“通俗的”记录下来,以备查。
二、揲蓍法
每一卦都由六个爻(yao)组成,自下而上分别称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同时由于偶数属阴,奇数属阳,易经以“九”表示阳爻, “六”表示阴爻。这样,如果初爻为阳爻,那么就是“初九”,为阴爻就是“初六”;同理,五爻为阳爻,称“九五”(所谓九五之尊),为阴爻,称为“六五”。
所谓“起卦”,即从下至上,逐一算出每一爻,当六爻都生成后则卦象形成了;再通过相关的卦辞与爻辞来解释所问之事,即为“解卦”。
占卜前,应先沐浴更衣,找一静室,专心于所占之事,焚香祷告。
古人使用蓍草占卜,我们现在可以改用围棋子或扑克牌来代替。
第一步:取49颗棋子。
第二步:任意分为左右两堆。
第三步:从右堆中取一个棋子(A)放在中间,将右堆中剩下的棋子四个一数,直到剩下四颗或者不足四颗子为止,把剩下的这几颗(B)和刚刚抽出的那一颗(A)放在一起(AB)。再将左堆中的棋子四个一数,直到剩下四颗或者不足四颗子为止,把剩下的这几颗(C)和中间的那一堆(AB)放在一起(ABC)。
第四步:将除中间那堆(ABC)之外的所有子合起来,重复第二步、第三步,又得到一堆子(又一组ABC)。再重复第四步,第二步、第三步,又得到一堆子(又一组ABC)。
第五步:将三堆子(三组ABC)合在一起得到一个数,再用49减去这个数,得到一个数字(N)。N的值只有四种可能: 24, 28, 32, 36。将N除以4之后得到值X(可能值为:6, 7, 8, 9)。至此,我们算出一爻(值为X)。
第六步:重复步骤1至5,算出六爻(X1-X6),得到本卦。
第七步:将本卦六爻数字X1-X6中的6变7、9变8,得到一串新的数字Y1-Y6,是为变卦。
接下来将数字转换成卦象。
易经规定:6为老阴(—
我们将六爻的数字转换成阴阳来标记。
比如,本卦六个数字为:6,7,9,8,7,9,则卦象如下:
———*
———
—
———*
———
—
卦中的少阴少阳是不会变的,而老阴、老阳则是会变的,我们将其中的老阴爻、老阳爻称之为变爻,或动爻。我们把本卦中的变爻变一下(阴变阳、阳变阴:6变7、9变8),得到的另一个卦,称为变卦,或之卦。
比如:上面本卦的变卦为:7,7,8,8,7,8,卦象如下:
—
———
—
—
———
———
三、解卦法
1、没有变爻:在《易经》中查出本卦的卦辞,根据这个卦词的意思来解释。
2、一个变爻:在《易经》中查出本卦的变爻的爻辞,根据这个爻词的意思来解释。
3、二个变爻:在《易经》中查出本卦的两个变爻的爻辞,根据这两个爻的爻词的意思来解释,但是要以上爻的爻词为主。
4、三个变爻:在《易经》中分别查出本卦和变卦的卦辞,以本卦的卦词为主,变卦的卦词为辅,综合解释。
5、四个变爻:在《易经》中查出本卦中两个没变的爻的爻词,根据这两个爻词的意思,以下爻的爻词为主来解释。
6、五个变爻:在《易经》中查出这个本卦的变卦,然后用变卦中不变的那个爻的爻词来解释。
7、六爻皆变:在《易经》中查出这个本卦的变卦,根据这个变卦卦词的意思来解释。
四、占卜原则
占卜有三不占:不诚不占,不疑不占,不义不占。
一、不信者不宜占卜。有些人认为易经和占卜纯属封建迷信,并不相信它所蕴含的宇宙数理之妙,认为任何事都无运势可言者,最好不要占卜。而且,易经的占卜非常讲究占卜之时的天人感应,不诚心者往往思虑繁乱,不能专心于所问之事上,占卜了也不灵验(占了白占)。
二、没有疑问不宜占卜。有些确定无疑之事不宜占卜,占了反而可能会干扰正常的决策。更不宜将占卜作游戏,经常无意义的占卜会导致你的占卜失灵。
三、不为不义之事占卜。很多卦辞都有“贞吉”之言,决无“不义吉”的。“易经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占卜是不可能为“不义”之事指出方便之门的,就算占了,结果也一定会是“君子道长,小人道消”的。
另外,有些人为求保险,同样一件事反复找人起卦,这是很不好的。起卦虽然有固定步骤与算法,但绝对不会像物理实验那样问同一件事必然得到同一个结果。所以,每次的卦象皆有不同;(也许阐述了同一件事的不同时空),在一堆“卦象”中会让问卦者迷惑和糊涂。
易经中有语曰:“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反复起卦可能是“亵渎”的,会越来越不准确。与其多起卦,不如对同一卦象寻求高人作更多更好的解释。
前一篇:[转载]念佛法门非宗教避难所
后一篇:[转载]中医说的积食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