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吟诵必修课笔记-朱畅思老师的吟诵教学分享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吟诵必修课笔记-朱畅思老师的吟诵教学分享作者:南相北人
![[转载]吟诵必修课笔记-朱畅思老师的吟诵教学分享 [转载]吟诵必修课笔记-朱畅思老师的吟诵教学分享](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朱老师主要教从六年级开始的学生。第一课是唤醒
首先给出几幅图片,猜猜看是哪首诗。引出了《静夜思》第一句就是“床前明月光”,什么是床呢。会有很多回答,还有的图片显示是窗。其实是胡床,现在所说的马扎儿。还有一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里的床也不能是睡觉的床吧。
然后提到了2005年韩国申请端午祭为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原本是中国的节日,流传到韩国已经1500多年了。但是我们自己的传统反而保护得不好。
2008年奥运会,中国馆像什么?冠,鼎,粮仓。
开幕式上打开卷轴方式不是打开藏宝图式的两边开,而是一边开。
万人击缶迎客。击缶在《庄子》里有,但那时是庄子妻子去世,惠子前去吊唁的时候,庄子击之以庆祝的。赵王和秦王会面,秦王逼迫赵王做了一件什么事儿,然后蔺相如逼迫秦王击缶,秦王外交上失败,主要是因为缶的样子。开幕式上的类似一种楚国出土的文物,旁边有冰块,中间放东西的。相当于电冰箱。
孔子学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樂乎,樂字读音有问题,朱老师第一堂课没有给出正确的读音。
电影《孔子》的主题曲《幽兰操》是从流行音乐过渡到吟诵的很好的素材。
江南好,不停地拉长,优美一些,最后就是依字行腔的吟诵了吗。哈哈
下面进入第二课,蒙学。朱老师以模拟古人私塾上课的情景,请同学来表演,观看,进行了蒙学的教学。孩子们都很喜欢游戏,拿出戒尺,还都争先恐后地要求被打,呵呵。同学读错了配合老师假装很痛的样子,在笑声中,学会了三百千千等蒙学。
第三课开始讲解古代的四声,重点引出了入声字。从同学的姓名中找入声字,效果很好,记忆也很深刻。入声字现在不是就没有了,在粤语中还大量存在着。朱老师听粤语报站名客村,觉得很好听。客是入声字,很短,村为阴平,很长。客村名字很有诗意。另外,中山大学的英文
逸仙大学中就有入声字发音。这个可以打假,哈哈。紧接着从古体诗开始,如何判断古体诗呢。![[转载]吟诵必修课笔记-朱畅思老师的吟诵教学分享 [转载]吟诵必修课笔记-朱畅思老师的吟诵教学分享](//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这里给出了两个肯定是的,不过不满足不一定就不是。古体诗没有格律,因此不涉及平仄太多,因此从这里开始容易些。
![[转载]吟诵必修课笔记-朱畅思老师的吟诵教学分享 [转载]吟诵必修课笔记-朱畅思老师的吟诵教学分享](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到第四课第五课就给出了吟诵的调子。用不同高低来体会对于诗的理解,自己来设计高低等等,这也是吟诵和歌的分别。从这里就可以教孩子自己设计调子,根据自己的理解。并且对不同调子说出自己的理解。吟诵调子不是很复杂,在循环反复中,体会诗歌的层次。
朱老师课堂一些记录 youku 盈视
http://i.youku.com/u/UMzI2Mzc0ODQw
吟诵非歌这一课的时候,讲了一个故事“都是吟诵惹的祸”。卫献公,师曹,孙文子,孙蒯(kuai3)。卫曾经让一个自己的小妾和乐师师曹学习,小妾没有好好学习,遭到了师曹的鞭打,卫于是也鞭打了师曹,师曹怀恨在心。孙文子和卫有嫌隙,为了让卫放心,把自己的儿子蒯留在了卫身边。一日卫和蒯一起饮酒,要让乐工们演唱诗经小雅中的一篇,乐工们拒绝了。师曹主动请缨,但是他没有唱而是诵之。目的就是让蒯听清楚歌词,是在质问一个带头作乱的人的这么一首。蒯听完很害怕,告诉了父亲,父亲说我们如果不先下手,必死。师曹就是希望借孙文子之手报自己的愁。这个故事左传里有记载。
第六课开始平仄,没有先给概念,而是通过《声律启蒙》就把平长仄短的特点给出来,习惯后再给出结论以概念。
第七课开闭口音,现在的读音和以前不一样,开闭口音不好分析,但还是要讲的。汉语拼音韵母顺序就是开口度越来越小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前一句就是从开口到闭口,刚开始游山玩水很开心,走着走着迷路了,因此由开到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什么闭口呢。因为刚开始两句很开心,忽然想起来为什么这么清,怎么就这么清呢,在思考因此闭口音。最后想明白了,自然就又很开心大声宣布,唯有源头活水来。
龙应台的《目送》中一篇文章“关山难越”老父亲用湖南口音吟诵,老父亲的妈妈在大陆,而当时很久两岸没有通信,老父亲一直郁郁寡欢。一天龙应台让两个儿子和姥爷说话,姥爷讲起了自己的妈妈,讲着讲着就哭了。最后,姥爷说我来教你们读一首诗吧《等鹳雀楼》。这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并不是一令人奋起的话,而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想看得更远,但也只能再上一层楼。这首诗的讲解在徐老师的吟诵必修课里有。但是一次考题中用了这篇文章,却把最后结尾的这首诗删掉了,因为无法解释为什么最后用这首诗,由此看出对于传统文化的误解还是有的。
第八课 韵味十足
《四时田园杂兴》有两首,一首韵为a,一首韵为ei(稀在粤语中读音类似hei)。这两首换韵了所表现的感情就不同。
第九课 平仄之美
《夜雨寄北》很多孩子最初读的时候都是四字三字这样。没有平长仄短入顿挫的概念。一般朱老师会兜兜圈子做游戏引出这些概念。《早发白帝城》找二四字中为平声的,还给出了红色标的入声字。再找一首《竹枝词》,《赠汪伦》等等。《秋日偶成》第一句“闲来无事不从容”如果四三读,变成闲的没事儿的时候,觉得不从容。按照平仄规律读应该是闲来。。。无事不从。。。容。闲下来的时候,没有事情不从容,就是闲来都很从容。意思正好相反。
注意到朱老师的课件都有背景配乐。
同学做得诗
后续,调子和虚字的妙用
虚词“也”有比较强的感叹意思。但是“矣”的感觉就要弱很多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朝闻道,夕死可矣。
只是一说,为早上学习了大道,晚上即便是死了也无憾哦。若是换成也,岂不是,早上知道了大道,晚上就去死吧。哈哈。
还可以分析之,而等。
语气词突然让我想起了电影电视的配乐,如果没有音效,恐怖片就没那么恐怖了,幽默片也没有那么幽默了。因此说古文中的虚词就有这个效果,所以应该注意,也会使古文更加有血有肉有意思。
让吟诵为理解服务,让吟诵帮忙还原当时的情景,让古文古诗更加有意境,更有融入感。
最后朱老师讲了如何构建吟诵课。
入声字,结,局,日,夕,欲
调子,分层
平仄,
每一遍吟诵都有不同体会,一点点剖析,理解,一遍遍吟诵。
让吟诵带我们穿越历史
前一篇:[转载]信属般若慧 疑为诸罪根
后一篇:[转载]因果通三世 理解须圆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