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獅子fairy
小獅子fairy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270
  • 关注人气: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转帖]船子度夹山善会

(2011-12-13 11:11:44)
标签:

转载

从林智慧——禅门公案别集
(台湾)程兆熊著  


德诚禅师曾嘱夹山善会禅师(公元805年到881年)云:“直须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吾三十年在药山,只明此事。”
德诚禅师好山水,泛舟于华亭江上,遂得船子之名,曾有颂云:
“问我生涯只是船,子孙各自赌机缘;不由地,不由天,除却蓑衣无可传。”
他和夹山善会相别时,对夹山嘱咐了上面的话。夹山是他的法嗣,这一嘱咐,便是他的禅法。他的禅法,是传自药山惟俨大禅师。对此一禅法,丹霞禅师曾颂云:
“白云栏外思悠哉,密密金刀剪不开;幽洞不拘关锁意,纵横无系去还来。”
于此,江上船子和天上白云,会都是藏身处没踪迹。只不过栏外白云,华亭船子,又会一样是没踪迹处莫藏身。在那里,水天一色。栏外和华亭亦是一色。藏身与莫藏身,亦是一色,那都会是密密金刀剪不开。这正是“体空成事”,渊默而雷声;“不变随缘”,尸居而龙现。既可守真心而寂灭,亦尽可任妄念以漂沉。幽洞不拘,纵横无系。何来关锁,一任去来。这一方面是以无住为本,但亦正是住住便佳。这一方面是以无念为宗,但亦正是念念俱妥。如此藏身,正是药山之药;只明此事,便即一切朗然。那亦正是无所住而有所存,盖即无所住而生其真心,有所存而见其本性。“直须藏身处没踪迹”,是无所住。“没踪迹处莫藏身”,是有所存,亦有所继。船子是有了夹山为继。
 
指月录卷十二,夹山悟道因缘:
  当年道吾、云岩与船子德诚三人,离开师父药山,各自开山当大和尚,唯独船子德诚帮人筏船,不当大禅师。不过他对两人说:“他日后,知我所止之处,若遇灵利上座主,指一人来,或堪雕琢,将授生平所得,以报先师之恩。” 
那时的夹山,已经是一位大法师,道吾来接引他,故意在下面听经。有个出家人提出问题问夹山,“如何是法身?”夹山答:“法身无相。” “如何是法眼?”夹山答:“法眼无瑕。”回答得很好,可是后面有个和尚噗哧一笑,这个和尚就是道吾。夹山很谦虚地下座问那个和尚:“某甲适来只对者僧说,必有不是,致令上座失笑,望上座不吝慈悲。”道吾和尚说:“和尚一等是出世,未有师在。”也就是说,你错倒没错,就是没好老师教过。夹山又追问:“某甲什处不是,望为说破。”吾曰:“某甲终不说,请和尚却往华亭船子处去。”也就是说,我不说破,你自己去找船子德诚和尚。夹山理是对了,但是并没有证到。于是便请教道吾说:“此人如何?”道吾说:“此人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和尚若去,须易服而往。”夹山当时架子大得很,声望很高,排场很大,所以道吾禅师告诉他,这样去怎么行?你规规矩矩去见他,把你的声望、地位都拿掉,尤其不能摆大法师的架子。注意!此处就是见地、修证、行愿。于是“山乃散众束装,直造华亭。”船子德诚才见,便问:“大德住什么寺?”山曰:“寺即不住,住即不似。”佛法本来无住,无相的,如住在一们境界,当然不是道了。
  师曰:“不似个什么?”山曰:“不是目前法”师曰:“什处学得来?”你这些滑头话,是从哪里学来的?
  山曰:“非耳目之所到。”等于反击老和尚,你不要认为高明,也许你还不懂我呢!
  师曰:“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
  这句话后来成了名言,意识是说,一个人讲那样肯定的话下去,就是笨蛋了,等于一个木桩打了下去,所有的牛、马的绳子,都栓在上面了。换句话说,你那还是执著了法,你不要在口头上玩花样。这话一讲,夹山愣住了。
  师又问:“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子何不道?”
  文字真美,不是后来的人编的,他们的学问都很好,这是在讲功夫,当我们用功时,那个念头空了一点,说空了嘛,它还在,说在嘛,又觉得坐得满好。“绝妙相关你我他”,“多少游丝羁不住,卷帘人在画图中。”
  夹山被他东一拨,西一拨,到达那个境界,站在那里不动了。船子德诚说,像钓鱼一样,放那么长的线下去,现在就差那么一点点了。也就是说,你下了这么多的功夫,你想悟道,现在差不多了,你怎么不说话?
  “山拟开口,被师一桡,打落水中,山才上船”,夹山正准备开口,想说佛经上说如何……。一语未出,碰的一声,被船子和尚用桨打落水中去了。人一掉下水里,会拼命往有亮光的地方钻,夹山可能懂水性,不向亮处沉,冒上来了,头刚一冒上来,“师又曰:道!道!山拟开口,师又打。山豁然大悟,乃点头三下。”
  试想一个人一肚子学问,站在他旁边,跟他对答,突然啪嗒把他打到水中,等他挣扎了半天冒上来,这一下学问到哪里去了?早到九霄云外去了,什么妄念都清净了,船子德诚禅师,就用这个办法对付他。
  佛学三藏十二部,唯识、真如、般若,夹山禅师道理什么都会,都清楚得很,非要把他这些都打掉,打到水里去了,连呼吸也来不及,思想也来不及,等他冒上头来,你说!你说!他要讲般若啊!船子德诚禅师又把他打下去了,再冒上来时,他说不出来了,这下悟了。悟了以后,怕师父再打他,来不及说,赶快点头三下,表示我懂了,你别再打我了。
  师曰:“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像钓鱼一样,把丝线放下去,这根丝从君弄,等于我们打坐、做功夫,炼气功也好,念佛也好,空也好,“不犯清波意自殊”,你怕什么妄念,妄念来不相干啊!不去理它,不是很好吗?我在念佛,也晓得妄念的存在,那个妄念碰不掉这个佛,不用怕。如果怕的话,那是所谓的颠倒嘛!既然是凡夫,当然有妄念,但何必怕他、理他呢!妄念会慢慢下去的,习气会慢慢没有的。
  夹山于是说:“抛纶掷钓,师意如何?”
  假如不要钓鱼竿和丝线,都丢掉,又如何呢?刚才船子德诚禅师,告诉他用功的方法,还有一条钓丝在哪里。
  师曰:“丝悬绿水,浮定有无之意。”
  丢掉满好的,你说空也不对,有也不是。非空非有,任运自在。丝在水面飘浮,业力习气都转薄了。
  夹山禅师懂了。
  曰:“语带玄而无路,舌头谈而不谈。”你说了等于没说,即空即有,即有即空。
  船子德诚高兴了,说:“钓尽江波,金鳞始遇。”山乃掩耳。
  我在这里几十年,天天驾渡船,想渡个人,一直没有人给我渡,今天总算钓到大鱼了。师父捧的话,夹山不听,蒙起耳朵。
  师曰:“如是,如是。”遂嘱曰:“汝向去直须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
  妙极了的双关语。因为夹山禅师名气太大,所以吩咐他,此去要隐姓埋名,躲起来,不要让人知道。接着说,心境完全住在空里头也不对。
  “吾三十年在药山,只明斯事,汝今已得。他后莫住城隍聚落,但向深山里钁头边。觅取一个半个接续,无令断绝。山乃辞行,频频回顾。”
  夹山禅师背个包袱,大概身上的水还没有干,走两步就回头看看,一方面舍不得师父;一方面心中想:难道佛法就是这样的啊?贪瞋痴慢“疑”嘛!船子德诚禅师站在船头一看,就大声叫他:“和尚!”夹山禅师回过头来。
  “师竖起桡子曰:汝将谓别有?乃覆船入水而逝。”
  你认为我还有秘密不传给你啊?你看,自己把船给翻了,下水去了,表示无其他。佛法就是这样,自己死给他看,坚定徒弟的信心。其实他死不了,不知跑到哪里去玩了。
  这一段讲见地,如何修持,如何行愿,都有了。
  看禅宗的书,语文学识底子要够,否则会看不懂。

                           ----摘自《如何修证佛法》南怀瑾先生
景德傳燈錄 (卷15)
古老的金山,是佛教文化传统悠久之地;其中,唐代著名的禅宗大德船子和尚,更是与金山有着深厚的缘分。

  船子和尚,法名释德诚,属禅宗药山弘道俨禅师法脉,在师父药山那里悟道后,就来到江苏华亭,做个渡船人,经常悠然自得地歌咏“船子和尚拨棹歌”,歌词明白如话却又包含着深奥的禅理,自唐代起就被人传诵。船子和尚一只小船整天随缘度众,渡人过河来去,给他钱,他收两个,不给钱也没有关系。后接引夹山禅师悟道,大振禅门雄风。

  船子和尚的确切活动地点就在现在的金山区一带,在元代释坦编辑的《华亭朱泾船子和尚机缘》一文中明确记载朱泾的就有4处,一是题目就明确为华亭朱泾;二是文中提到船子和尚离开师父后,“至嘉禾,上一小舟,常泛吴江、朱泾,日以轮钓舞棹,随缘而度,以接往来时人,号为船子和尚”;三是文中提到船子和尚的两位师兄道吾、云岩禅师介绍夹山禅师到船子和尚处求法,叮嘱夹山禅师“可往吴江朱泾,问船子和尚得否”;四是文中提到夹山禅师“乃依教,直造朱泾”。其他历史资料也多有记载,足征为信。

[转载][转帖]船子度夹山善会
船子德诚接夹山善会(八O五——八八一):善会参访德诚禅师,德诚问善会住什么寺?何处学得来?又云:“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速道!速道!”善会拟开口,德诚便以篙撞在水中,善会因而大悟。船子当下弃舟而逝。莫知所终。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