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記閩南佛學院本智法師新泰講授《梵網經菩薩戒本》

(2011-08-06 21:29:20)
标签:

杂谈

2011年7月30日至8月3日,閩南佛學院本智法師應福慧念佛堂居士的邀請,造訪山東新泰。本智法師慈悲在新泰的短短五天時間里不辭勞苦、不顧病體為居士們六時說法——深入淺出的講解了《梵網經菩薩戒本》(《梵網經菩薩戒本》戒相為十重重戒、四十八輕戒,緇白二眾皆可受持),讓所有到場的居士心中充滿了敬仰、感恩和愧疚,更安了所有到場居士的心。

眾所周知,無論緇衣白衣,作為佛子就要選擇如法生活,具備佛子之威儀,具足正見,深信因果,發無上菩提心,至誠信愿求生西方淨土,一朝成佛便倒駕慈航救度無明眾生。所謂“戒是無上菩提本”,大凡對佛法稍有瞭解的居士都瞭解:戒定慧是佛法修行的必經之路,佛法修行就是由戒生定、由定發慧。故可知戒律為佛法修行的基礎,這就如同我們欲想在宇宙間平安生存重要的是遵循宇宙法則,在國家處事要遵循國家的法律,在公司工作要遵循公司規章制度……亦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昔日,佛陀住世之時便定下規矩:新出家弟子,必須“學戒五年不離依止”。而在佛陀涅槃前,阿難代眾弟子向佛陀請法,佛陀諄諄告誡弟子們:涅槃后應依戒為師,依四念處安住……故而可知,作為佛門很重要的菩薩戒也便是修行中不可逾越的一種增上緣理。菩薩戒又名道俗同姓戒,已受戒和欲受戒的在家出家菩薩者都可以學習,令一切見聞者,皆種下成佛的善根。

儘管我是一名初學佛子,但讓我去學習戒律,而且是從東林寺學習完成后又追到新泰,這簡直就是一場夢,用朋友的話說That’s miracle!!!說起來真是慚愧,從小我就是個不守規矩的小孩兒,用媽媽的話說:“每天就知道盯著大眼睛到處搗亂,也不知道我是無意的還是故意的……”,總之就是個生性散漫自由的怪孩子,對所有的“規章制度、戒律規矩”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忽略之,總覺得這些“戒”的就是一種枷鎖,讓生命無法恣意地揮灑、無法燦爛的閃亮。加之一直聽聞佛門戒律甚是嚴格,說實話,我更是對戒律充滿了恐慌和迷茫,更是有一種退而不及的“仇視”感覺。

本智法師常常教誨我等:“有戒可犯是菩薩,無戒可犯是外道”。這是什麽意思呢?不甚理解,於是乎便硬著頭皮翻開戒本迎接我的便是種無力和眩暈,同時一種無名的恐懼沖上心頭:倘若受戒,該如何是好?舉步維艱,甚至起念即是錯,張口即犯戒,抬腿也是罪,無為也造業……日子是沒法過了,惶惶然……可通過本智法師深入淺出的講解,我們所有在場的居士都對《梵網經菩薩戒本》有了新的認知,甚至可以說是顛覆我們對佛門的戒律的看法。

在這五天的時間里,本智法師耐心且巧妙的運用佛經故事及現實生活案例深入淺出的分析了十重重罪及所有白衣相關的輕戒的戒條、戒相、果報、懺法等,使得我們有幸聽聞法師開示的所有居士對《梵網經菩薩戒本》的開、遮、持、犯有了明晰的認知,不僅破除了我們心頭的陰霾和彷徨,更使得未受戒的居士有了受戒的慾望,對於受戒的居士來說也使得他們更有了持戒的信心和力量。同時也對社會上的很多和佛教有關現象有了更圓融通達的看法,比如如何看待假扮僧人的問題、如何看待拜懺、如何看待佛塔下放置骨灰盒,何為真正的放生等等。總之,本智法師的講解就如同乾旱季節的及時雨,寒冬時節的一爐炭,本智法師的慈悲就如同觀世音菩薩灑下的甘露滋潤著居士們乾涸的心田……也就是在這五天的時間里我才終於了悟到師父的名言:“瞭解比信仰更重要”,原來所謂的拒絕只是因為我們對未知的恐懼,所謂的無力原本只是我們因為我們用自己編的故事嚇唬了一把自己……也深刻的認識了《瓔珞經》所說的:“有而犯者,勝無不犯;有犯名菩薩,無犯名外道。”或者這也是法師在剛剛結束東林寺弘法人才培訓班的講授后,不辭辛苦、不顧病體的趕到新泰為居士們講解菩薩戒的重要原因吧。

感恩師父的慈悲,阿彌陀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立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