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每周一字【水】

(2011-04-26 16:20:58)
标签:

转载

分类: 说文解字
每个汉字背后都有着不可不知的故事和用心,诗意及施意
原文地址:每周一字【水】作者:空谷幽蘭

http://www.dfg.cn/big5/mryz/img/107-shui/107-shui.jpg

<象形>字

甲文水:與金文水略同。

金文水:林義光氏以為「 像水瀦,像水流。」

小篆水:像眾川並流,饒炯氏以為「中象深處波濤平易,渾然流行之形,兩旁象溙幉龥皽r斷時連之形,今視川流,適如其象」,其本義作「流津」解(見玉篇),即江河中流水之稱。

其義有:

 

1. 氫氧化合物之一種,為無色無臭無味之液體,廣存於地面上各物質中,善溶解諸物質,熱至百度,則沸騰為氣;冷至零度,則凝固為冰;又在常溫中能徐徐蒸發,故空氣中恆含有水蒸氣。例如《淮南•說林》:「水靜則

平,平則清。」

 

2. 飲料之稱。例如《禮記•檀弓》:「水漿不入於口者七日。」

 

3. 河川曰水。例如:高山流水。

 

4. 洪水曰水。例如《漢書•食貨誌》:「堯禹有九年之水。」

 

5. 五行之一,與金、木、火、土合稱五行。

 

6. 姓,楚大夫食邑於水,因采邑為氏,望出零陵。

 

7. 水火。水與火之併稱,乃生活所必需者,故常併舉為言。例如《孟子•盡心》:「民非水火不生活。」

 

8. 水星:一名辰星,太陽系九大行星中距太陽最近亦最小者,表面現凸凹狀,受日之光強於地球七倍;公轉週期與自轉週期同,約八十八日弱。僅一面向日,兩面寒熱懸殊,故無生物。 

 

9. 動詞,淹,淹沒。例如《國語•晉》:「智伯攻趙圍晉陽而水之,城之不

沈者三板。」

 

10. 形容詞,出水上的。例如《後漢書•岑彭傳》:「習用步騎,不曉

水戰。」

 

11. 副詞,在水上,表性態。例如《史紀•夏本紀》:「水行乘船。」

 

12. 入水中,表性態。例如《國語•魯》:「冥勤其官而水死,稷勤百谷

而山死。」 

 

水,清淨柔和,滋養著天地萬物,故曰上善若水。其德至善至純,常為君子所悅,又曰智者樂(yao)水。

 

「靜水照大千」,清靜湖面,猶如一面鏡子,照映景物,一覽無遺。寧靜中,我們看見了湖光倒影,美若仙境;清澈中,巨細靡遺,反應出大自然的景象,是如此清泰、寧靜、平和。從中我們體會了,唯有內心的清靜,才能洞悉天下的事理。

 

山泉,清爽甘甜,淨潔透明,在山則清,毫無雜質,令人品來暢快無比。而煩惱、雜念,猶如出山之水,污濁不清,常染心靈源頭的淨潔。故需去除內心的污垢,才能洗心易行,顯露心地本有的清靜,從而品味到人生的甘美真味。

 

水性柔順而往下,意味著自居卑下,如那謙謙君子,恭敬有禮,仁義有德。故夫子贊水曰:「其流卑下倨邑,必修其理。」雖然姿勢低下,卻遵循其應有渠道,始終不變其行,終入大海。

 

水,又如君子不器。大者氣勢磅礡,如瀑布飛流直下,一瀉千里,融入山川,滋養大地。小者,滴水能穿石,恰如堅持不懈的恆心,能突破一切艱難。生活中,一瓢飲,能解乾渴;品茗一盅,去疲除憂;酷熱難挨,沖涼解暑;又能滌盡污垢,常保環境清潔……似君子之德風,被覆世間角落,能隨緣教化,廣利社會。其仁慈博愛,平等無私的特質,更顯其至善的美德。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河海因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博大深廣。意涵著寬廣的胸懷,需有過人的包容器量,不論善惡美醜均能含藏其中,方能成其偉大的氣度,頂立於天地中。

 

逝者如斯,不捨晝夜。奔騰的流水,一去不復返。人生的青春何嘗不像流水。驀然回首,不意老眼昏花,已入晚境。怎能不慨嘆珍惜光陰的重要呢?此刻應當惜福惜緣,力盡孝道,在相聚時光裡,好好奉侍雙親,善待家人,共享天倫之樂。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舟在無有風濤下能承載重擔,依憑河海汪洋,咻d萬物;但若偏遇狂風巨浪,也難免覆舟之虞。故水雖有千鈞萬馬的力量,但必需善用之,才能發揮其功效,如蓄水發電、灌溉水利;唯其發威之時,若疏於防範,亦能泛濫釀成巨災。水威猛的一面,樟钊宋窇郑

 

「飲水思源」,受恩當思湧泉以報,點滴恩澤,都需銘記於心。現今,水資源短缺,大地母親的乾旱,已成為全球矚目重視。在此,我們更應珍惜保護水資源,不輕易浪費。想想失去水,萬物的生命將會陷入困境與絕地。這也警示我們,愛護水源,已迫在眉睫,這是人人之責。我們應共同承擔,留給後代子孫潔淨的活頭源水。

 

水,是注入萬物生命的源泉,是萬物生存的活力,您偉大的恩澤,永無止境……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千百年来的风俗礼仪、社会结构、伦理道德、哲学思考、审美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乎都隐藏在一个个汉字对所要反映的事物的摩画、概括和美化之中。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 许嘉璐

    造成中华文化核心的是汉字,而且成为中国精神文明的旗帜。 ——国学大师 饶宗颐 《汉字五千年》

    我饶有兴趣地连续看了好几个晚七。这部纪录片虽然是讲汉字的演变过程,但联系中国的历史和考古发现,形象地说明了汉字对中国维持大一统的局面,以及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所起的巨大作用,很有说服力。对比其他文字的形成讲汉字的历史,视野开阔,知识性强,其中还穿插一些专家的谈话,使人感到亲切、活泼。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 袁行霈

     中华文化就是一个很大的圈,圆心无处不在,圆周无迹可寻,中文就是它的半径,中文走得越远,圆就越大。 ——台湾诗人余光中

    我们博大精深、灿烂无比的文化是建立在汉字基础上的,离开了汉字,我们民族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

 http://i.namipan.com/files/aa4a46fbfe36c433a4f75fcf245da8e94831037c6b1b0000e0f1/0/1.jpg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