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每週一字【讓】

(2011-04-26 16:01:05)
标签:

转载

分类: 说文解字
原文地址:每週一字【讓】作者:空谷幽蘭

http://www.dfg.cn/big5/mryz/img/118-rang/rang.jpg

 

    <形聲><會意>字

 

    小篆讓(讓):從言,襄聲,本義作「相責讓」解(見《說文解字》許慎著),乃以言相詰責之意,故從言。又以襄本作「解衣而耕」解,讓責人者,盡言如解衣,故讓從襄聲。

 

    其義有:

    1. 謙遜曰讓。例如《禮記•大學》:「一家讓,一國興讓」。

    2. 違失曰讓。例如《史記•項羽本紀》:「『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注:『小讓,細微之遺失也。』」

    3. 責曰讓;責罰、遣責之稱。例如《史記•魯世家》:「『魯人以為讓』;索隱:『讓猶責也。』」

    4. 辭。例如《屈原•九章》:「『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注:『讓,辭也。』」

    5. 拒;抗拒。例如王勃《上劉右相書》:「嵩衡不拒細壤,故能崇其峻;江海不讓纖流,所以存其廣。」

    6. 遜;遜讓之;應受而推卻之。例如《禮記•樂記》:「見利而讓,義也。」

    7. 退讓;後退而不爭。例如《孔子家語•好生》:「入其境,則耕者讓畔,行者讓路;入其朝,則士讓於大夫,大夫讓於卿。」

 

    處世不難,難在與人謙讓;學習不難,難在不能謙卑持久。

 

    一個謙讓之人,處處受人歡迎,其高尚的德行風範,也能深入人心,留傳千古。孔夫子的溫良恭儉讓,讓人如沐春風;孔融四歲讓梨,家喻戶曉;六尺巷的故事,更讓人津津樂道。

 

    康熙時期,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其家人因與鄰居吳家土地發生了激烈爭執,於是飛書京城,讓張英打招呼「擺平」吳家。然而,張英收到書信後,卻回給家人一首詩,詩曰: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見書,即起慚愧心,馬上退讓三尺,卸下垣牆。鄰居吳氏見對方退讓,也受感動,同樣退地三尺。因此,兩家院牆間便有一條寬六尺的巷子,六尺巷便由此而來。

 

    自古以來,謙讓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德。《孟子》有曰「辭讓之心,禮之端也。」上自天子以至庶民,人人謙讓,則社會安定,秩序井然;「堯以天下讓舜」,則百姓和樂幸福;「泰伯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泰伯之讓,成就了周朝八百年的基業。故天子之讓,能讓出國泰民安,河清海宴。

 

    《尚書•周官》云:「推賢讓能,庶官乃和。」能讓位給賢能之士,上下自然一片和睦。此讓,不僅讓出了官民間的和樂,更讓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為政通人和樹立了良好的榜樣。這樣的恢宏氣度,成就賢達,才真不愧為謙謙君子的風範。

 

    「廉讓生而爭訟息」,爭訟,往往起自爭執不下,誰能心生不貪,廉讓心一起,則自然可以平息一切爭訟。故諺云:「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雖然,包容忍讓極其不易,但忍過就好,它不但能平息風波,使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更能趨吉避凶,令生活吉祥如意。反之,若不能謙讓,則有「分爭者不勝其禍」之險,小則傷和氣,重則導致家破人亡,故不得不慎。又曰「辭讓者不失其福」,能辭讓者,不與人爭執,自然與人安寧,所謂平安即是福,自然不失其福。

 

    「以富為是者,不能讓祿;以顯為是者,不能讓名。」此是不讓之惡習。因為喜好富顯,就不能讓祿、讓名,甚至為追求富貴、名利,投機取巧,做下違背道德、違法亂紀之事,到頭來,苦的仍是自己。而執著於自己所愛,不肯讓與他人,自身也會被這些名利束縛,得不到自在快樂。人生富貴名利,猶如過眼雲煙,適時的放下,才能得永恆的自在。

 

    禮讓為德,但不該讓時,卻需當仁不讓。正是「不讓古人是謂有志」;夫子也言:「當仁不讓於師」;《孟子》亦曰:「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當今之世,除了我還有哪一個呢?遇到該做的事,就必須勇往直前,決不退讓,這需要敢於擔當,具大心量與大氣魄者方能為之。此時若一再退讓,意志不堅,或猶豫不決,畏懼膽怯,反而錯失良機!

 

    受了職位,無需刻意推讓。東晉康帝時之王述,為征虜將軍,進都督揚州,後又遷為散騎常侍、尚書令。但王述每受職時從不虛讓,如果有推辭,則一定是不接受。在他接受職務時,其子王坦之認為父親應當辭讓一下。王述卻說,既然勝任,為什麼又要讓呢?當有能力去承擔責任的時候,的確要勇於承擔,此是「受不虛讓。」

 

    禮讓、謙讓,是人生所必學,終身行讓,不與人爭,則能護佑一生平安吉祥,是我們修身養德的崇高顯現;而當仁不讓,則是行義、勇氣與魄力的體現,也是人生所必行。明乎此,把握好人生的方向,成就一番事業,將不遠矣!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www.dfg.cn

 

http://www.dfg.cn/big5/image/mryz-zt.gif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千百年来的风俗礼仪、社会结构、伦理道德、哲学思考、审美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乎都隐藏在一个个汉字对所要反映的事物的摩画、概括和美化之中。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 许嘉璐

    造成中华文化核心的是汉字,而且成为中国精神文明的旗帜。   ——国学大师饶宗颐《汉字五千年》

    我饶有兴趣地连续看了好几个晚七。这部纪录片虽然是讲汉字的演变过程,但联系中国的历史和考古发现,形象地说明了汉字对中国维持大一统的局面,以及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所起的巨大作用,很有说服力。对比其他文字的形成讲汉字的历史,视野开阔,知识性强,其中还穿插一些专家的谈话,使人感到亲切、活泼。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袁行霈

     中华文化就是一个很大的圈,圆心无处不在,圆周无迹可寻,中文就是它的半径,中文走得越远,圆就越大。               ——台湾诗人余光中

    我们博大精深、灿烂无比的文化是建立在汉字基础上的,离开了汉字,我们民族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

 

 

 每週一字【時】

每週一字【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