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FW 素食名人語錄

(2010-09-16 17:15:44)
素食名人語錄

  「我的確覺得人類要增進精神生活,必須停止只為滿足一己的口欲而屠殺動物的行為。」
  ——甘地

  近年來歐美人士競行素食,蔚為風氣。奉行天然素食的人當中,年輕人竟佔大部份。就如英國的素食協會一九八四年夏季季刊刊載了蓋洛普民意測驗報告,反映出近四年內有一千七百萬英人減低了食肉量,吃素的人數幾近二百萬。走向這個趨勢最明顯的是十六歲至二十四歲的一群,這些年輕人就是未來的消費者。然而,太陽之下無新事,素食並不是一種什麼年輕人的新時尚。恆古以來,素食一直已為古聖先哲、宗教家、藝術家、科學家所推崇。他們一生不渝的奉行素食,他們生活中的言行、情操,以及對人類社會的貢獻,全都印證了素食是人性發展的關鍵。
  我們在這裡引用其中一些主張素食的偉人的箴言,以及超越時空的宗教經文內有關素食的記錄,來揭示除了在健康、生理、經濟方面要素食的原因之外,在精神、心理、道德,進而靈性方面要素食的原因。

中國

  中國以農立國,崇尚簡樸生活,膳食以米、豆、水果、蔬菜為主。道家清修養性,極重齋戒,認為素食之道即養生之道。儒家更倡導「民胞物興」的仁愛觀念,闡揚「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的概念。誠如孟子說:「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後漢明帝時,佛教自天竺(印度)傳入中國,帶來「眾生平等」、「輪迴因果」的觀念,大力倡導不殺生,於是素食的人數大量增加。
  近代偉人國父孫中山先生亦極力提倡素食。他談到:「夫素食為延年益壽之妙術,已為今日科學家、衛生家、生理學家、醫學家所共認矣,而中國人之素食,尤為適宜。」(孫文學說《行易知難》第一章)另外在《民生主義》中談及:「人類謀生的方法進步之後,才知道吃植物,中國是文化很老的國家,所以中國人多是吃植物,至於野蠻人多是吃動物。」

古希臘

  西元前第六世紀希臘哲學家及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寫道:「我的朋友們,不要為了罪惡的食物而沾染你們的身體。有玉米,有從樹上垂下來的蘋果,還有葡萄園裡的葡萄供我們用,更有甘美的食用植物和蔬菜可在火上燒軟。你也不是沒有牛奶、沒有沾上百里香的蜂蜜。大地供給了許多無罪的豐盛食物,也提供人類不用殺戮即可獲得的大餐,只有畜牲才用肉來滿足自己的胃口。甚至不是所有的畜牲都這樣做啊!牛、馬、羊是以吃草為生的。」傳記作者戴奧真尼斯說畢達哥拉斯早上吃麵包和蜂蜜,晚上吃生的蔬菜。他還付錢給漁夫,要他們把捕回來的魚放生。
  另一位希臘傳記作家蒲魯塔克在他一篇名為《論吃肉》的文章寫道:「你真的要問為什麼畢達哥拉斯不吃肉嗎?在我而言,我反而會問第一個口舐凝血,把死屍的肉放到唇邊的人,他所處的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精神狀態?他大排筵席,筵席上的是死了的腐爛的身體。這些身體不久以前還在嗚叫、號泣、掙扎求生,他竟膽敢稱這些支離的肉塊為滋養食物。奇怪的是有什麼意外事催使他這樣做?他的眼怎忍見它們的喉被割破、皮被剝裂、屍碎萬段?他的鼻怎能忍受薰天的臭味?他品嚐的是別人的痛傷、他啜飲的是別人傷口流出來的血汁,這些污穢怎不會倒他胃口?他吃的肯定不是他出於自衛而殺的獅子、豺狼;相反,他宰殺的都是溫馴善良的動物。為了這一點兒的肉,我們剝奪了它們與生俱來的權利:陽光和壽命。」
  蒲魯塔克隨著向吃肉者挑戰:「假若你說你生下來就是適宜食肉的,那麼,你想吃的是什麼也好,你先要親手去殺;不要用屠刀,不要用斧頭,要用你自己的氣力去殺。」

蕭伯納
  劇作家蕭伯納二十五歲時便開始吃素。到他年紀大了,有一回,有人問他為什麼看來這樣年輕。蕭伯納回嘴道:「不是我看來年輕,我的樣貌與年歲相仿,只是其他人看來比他們的實際年歲蒼老罷了。吃屍體的人便是這樣,還能冀望他們怎樣呢?」

達文西
  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藝術家達文西是以道德為吃素原因的寫照。他寫道:「鄙視生命的人;不配擁有生命。」他認為吃肉者的身體是埋葬吃下的動物的墓地。

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十六歲便當素食者。他在筆記裡提到:「吃素使頭腦清晰、思考敏銳,帶來更大的進步。」他在自傳中,稱吃肉為「無緣無故的謀殺」。

托爾斯泰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於一八八五年成為素食者。他提倡「素食和平主義」。他在著作中寫道:「吃肉簡直是不合乎道德的,因為它牽涉了違反道德的行動——殺戳。」他認為素食是人道主義最嚴格的考驗。

達文西、雪萊、伏爾泰……
  很多國家的哲學家、詩人、藝術家、科學家都身踐力行,從倫理道德的觀點來提倡素食。英國詩人雪萊寫道:「鳥獸的血再不會帶著直衝雲霄的控訴怒氣,以滿腔的怨恨染通人類的全身。」
  法國哲學家伏爾泰這樣說:「如果它們會說話,我們還敢殺它們嗎?我們還敢犯這樣的傷害罪嗎?如果有一隻羔羊哀求一個人不要當劊子手和肉食者,但他還是殺了這隻羊,並把它烤來吃,這種人不是野蠻人,那麼誰才是野蠻人呢?。」
  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畫家、雕刻家、建築家兼工程師達文西寫道:「真的,人是一切動物的主人,因為他的殘忍超過任何動物;以別人的死亡而生存。我們的身體已成了埋葬動物的墓地。我從小便摒棄了肉食,未來有一天,人們看屠殺動物和殺人沒有什麼兩樣,這一天終會來臨。」
  愛因斯坦說:「我認為素食生活有自然淨化人類性情的效果。因此它對感化人生最有助益。」
  當然少不了在二十世紀提倡不用暴力的印度聖雄甘地。他雙親是虔誠的印度教教徒,從來不給他肉、魚或蛋吃。在英國統治期間,印度文化的一些古老教義受到極大排斥,就如素食這個義理。在這些壓力之下,很多印度人間始採納西方以吃肉為主的飲食文化。甚至甘地也蒙害,他的校友催促他吃肉,說吃肉能夠增強體力和勇氣。後來,他重新吃素,寫道:「素食使人意志薄弱、無為消極,這個說法有更正的必要。我認為在生命的任何階段都沒有吃肉的需要。」他寫過五部有關素食的書,成立農社推廣素食。他感到倫理道德是催使他一生奉行素食的主要原因,而不是為了健康的原故他才吃素。他提到:「我的確覺得人類要增進精神生活,必須停止只為滿足出口己的口欲而屠殺動物的行為。」

素食與宗教

  宗教並不是宗派思想或信仰,也不是名號,而是由四種原則:刻苦、潔淨、慈悲、真誠建立起來的。宗教的原則也不止於任何武斷的教條或一些人為的式子,而是以這四個主要應遵守的規範為基礎。不遵守這些規範,即是違背宗教的原則及行為。譬如,殺生破懷了慈悲。說殺戮動物與靈性無關,那是荒謬的。因而,禁食肉差不多是所有宗教的持戒和修為的方法。
  雖然,猶太教的根基——舊約記載了有關食肉的規則,然而,很明顯地,奉行素食是最理想的。創世紀(1.29)有載:上帝囑咐世人:「看哪,全地面上結種子的各種蔬菜,在果內含有種子的各種果樹,我都給你們作食物。」在聖經裡描述的創世之初,看來連動物也不吃肉。在創世紀(1O。30)主說:「至於地上的各種野獸,天空中的各種飛鳥,在地上爬行有生命的各動物,我把全部青草給它們作食物。」創世紀(9.4)更直接禁止人吃肉:「凡有生命的帶血的肉,你們不可吃,並且,一切受害的動物的血,我要追討你們生命的血去償還。」
  在以賽亞書裡(1.11及1.15),上主這樣說:「我飽饜公羊的燔祭和肥犢的脂油,我不喜愛牛犢、羔羊和公羊的血。你們伸出手時,我必掩目不看你們,你們行大祈禱時,我決不俯聽,因為你們的手染滿血。」而殺害母牛特別深受神的痛恨,在以賽亞書等六十六章第三節,提到「宰殺牛犢的就如擊死了人。」舊約內更有:「凡有血者不可食」的話。
  在十七世紀成立的天主教修會中的苦修僧侶一致不能夠吃魚、肉和蛋。後來這些規限為羅馬教廷放寬,但大多數的苦修僧侶仍然跟隨原初教義。然而,異常的是,很多苦修院卻養牛來提供給肉商屠宰,以維持生活開支。晚近的基督愎臨安息日會教徒,極力推薦教徒素食。他們還透過教會設立的療養院,向病人提供合乎科學原則的素食法。
  全球素食者集中最密的地域是印度——佛教及印度教的發源地。佛陀出現的時候,一般人都曲解了韋達經裡談到的動物祭祀,他們非常喜歡肉食,便以韋陀經裡談及的犧牲為藉口,每一處地方都幾乎成了屠場。佛陀憐憫弱小可憐的動物,宣揚不用暴力(ahimsa),指出殺戮動物,對殺戳者心理的不良影響。

印度哲學及不用暴力

  印度聖典韋陀經(Veda)推介不用暴力是奉行素食的基本道德。古印度的法典曼紐贊寫道:「人無法不傷害生物而得到肉食。一個傷害有情眾生的人,將永遠得不到天國的喜悅,因此,避開肉食吧!」在另一節則警告說:「深思過肉類令人厭惡的來源、拘禁和殺戳背著肉軀的生物的殘暴不仁,讓他完全摒棄吃肉吧!」
  近年Hare Krishna運動在全球大力推介不用暴力的道德觀念。Hare Krishna運動的始創導師聖帕布帕德曾說:「曼紐贊認許一命償一命的觀念,這個觀念也實際上為舉世付諸實踐。同樣,有別的法律指明:人就算殺一隻螞蟻,也難辭其咎。我們既然不能創造生命,也便沒有權利殺死任何生物,因此,區分殺害人和殺害動物的人為法律並不完美……按照神的法律,殺動物跟殺人一樣,要受到處罰。那些把這看成是兩回事的人,是編造他們自己的法律。十誡也說:『毋妄殺』。這才是完美的法律。然而,人的推敲、人為的區別並且曲解地詮釋:『我不殺人就是,我可以殺動物。』如此自欺欺人,只會加諸自己及別的生物痛苦。」
  聖帕布帕德強調萬物同源的韋達觀念,他說:「眾生都是神的受造物,儘管披上不同的身體外衣。神是至高無上的父親。一位父親可能會有很多孩子,有些聰明,有些不怎樣聰明,假如那個聰明的兒子對父親說:『我的弟弟不怎麼聰明,讓我殺掉他,好嗎?』父親曾贊成嗎?……同樣,假使神是至尊的父親,為什麼他要容許也是他兒子的動物被人殺害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