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說起來,談設計,我真的沒資格,我是個徹徹底底的外行,不會用設計軟件,不會畫畫,甚至也不從事相關行業,僅僅是個設計的消費者而已……不過作為受體貌似也應該有自己的意見。
我常常說,美是我的信仰。可什麼樣的東西才是美的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但是有個標準是公認的,那就是飽含了愛的東西……
剛剛看了CCTV6的《創意星空》,忽然就有一個強烈的感覺湧入我的腦海——所有用語言傳達出來的東西總是那麼蒼白無力……
在我看來,設計是用心做的,用愛做的,而不是用思維剪裁的。而且衣服是需要用身體和眼睛來欣賞的,如果需要用語言講解別人方能明白你的設計理念那決然是失敗的作品,真正出彩的設計是只要被看到就有一種眼前一亮大夢初醒醍醐灌頂的感覺,這種才是所謂的成功吧。借用老羅的一句話那就是“彪悍的設計不需要解釋”,我就那樣在哪裡,只是存在,卻讓任何遇到我的人無法忽視,哇哦,那應該是多美的東西呀,僅想想我就感覺飄飄然了……說起來,解釋就如同《盜夢空間》里的盜夢師在別人的腦海裡植入概念,如同催眠,當然受體可以選擇接受也可以選擇不接受,其實說起來,盜夢空間還真像催眠……
有種說法,我也不清楚是否是我杜撰的——因為最近腦子甚是混亂,總是分不清楚夢和事實,或者這也是我超級贊《盜夢空間》的原因吧,忽然間也想起了《歌劇魅影》Chiristina不也是以為自己是在夢裡接受音樂之神的教誨的么?神呀,我徹底的亂了……漿糊腦袋……~~o(>_<)o ~~言歸正傳,一個好的設計師在設計之前,總是先和自己的設計素材培養感情,比如說一個服裝設計師,總是先要用充滿愛的眼神盯著那塊布料看好久,先瞭解這個面料的性格,它劃過皮膚的觸動,她的紋路等等;一個超棒的玉石雕匠也總是看著那個石頭看很久,聽石頭的故事,感石頭的經歷,培養和石頭的靈犀……要進入方能跳出,否則你人都在外面,談何從裏面出來呢?所謂的遊刃有餘,就是以為內“知己知彼”的結果吧,否則庖丁怎能如何成功呢?(P.S.想起解牛就覺得牛牛好委屈,我招誰惹誰了,想起來小時候樣的那幾頭大大眼睛的牛,想起來他們被賣掉前飽含眼淚的大眼睛,想起因為怕它累而決計不肯爬到它背上牌照的場景,這也讓我失卻了懷念它的視覺線索,遺憾ing)
總之先把素材當成和自己一樣平等的靈性對話,對素材充滿愛,才能做出卓絕的設計。設計是用心用愛做的,至於做出來的成品則是傳達設計的介質或者說渠道罷了,所以說渠道好與不好關係到設計的理念能否正確的傳達,不得不慎而又慎。
記得有部電影裏面有個只用黑白色做設計的設計師,他的口頭語是“Osi is Osi” 意思是簡潔的才是最美的,好的設計是不需要智商的,只要一看就知道,就像白居易給老奶奶讀詩一樣,藝術在某中層度上總是如此的不謀而合,讓我很感恩,在這樣信息充盈到毛孔的社會,是多大的福德呀,是多大的福音呀,Cause這樣就可以偷懶啦\(^o^)/只需要用用常識,舉一反三就解決了,古語道:萬變不離總;《大學》有雲:物有本末,事有始終。之所先後,則近道已。《道德經》說:道法自然;《論語》曰:因材施教……等等,細細品來都有同樣的味道和智慧,我們每個人也都是“材料”的一種——“才”,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在公司,公司會因為我們的特點和能力分配給我們任務和職責,做規劃,我們會根據我們自己的優劣勢為自己規劃發展等等不勝枚舉,遵循的都是自然之理,順行的都是自然之道,自然的道理都是飽含愛的道理。
今天的腦子出奇的混亂,一直被打斷,暫且羅嗦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