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制简介——全队轮赛制
(2014-01-12 22:43:04)
标签:
资料 |
分类: 裁判资料 |
全队轮赛制
全队轮赛制又称为舍文宁根制,指的是20世纪三十年代在荷兰一个名叫舍文宁根的小镇首次采用的一种全队单循环制,即A队的一名队员要与B队的6名队员全部下一遍,而B队的一名队员也会与A队的队员一一过招。其主要特点有四个:一、使双方都能保证先后手平衡;二、使各方的每名棋手也能保证先后手平衡;三、先后手转换平衡;四、完成抽签后,双方的编排将是固定的。
一般情况下,各队队员人数为双数的采用这一编排为好。由于这种编排平衡性多,因此迄今仍是世界上流行、采用较多的编排制。
采用这种赛制的团体成绩计算通常是按场分、局分、胜局、逐台比较直胜乃至胜局来区分(某些情况之下也可以比较个人名次),当然也可以采用总局分(队员总分制形式)来比较。
每队三人按场分来计算的成绩样表
编号 |
单位 |
姓名 |
具体对阵及成绩 |
个人 |
小 |
个人 |
场 |
局 |
胜 |
备 |
名 |
||||||||
对手 |
局分 |
场分 |
对手 |
局分 |
场分 |
对手 |
局分 |
场分 |
积分 |
分 |
名次 |
分 |
分 |
局 |
注 |
次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A |
|
|
|
|
|
|
|
|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
C |
|
|
|
|
|
|
|
|
|
|
两队之间的全队轮赛制对阵秩序例表——全队轮赛制对阵秩序表均引用自徐善瑶先生编著的《象棋棋例与待判局面的裁决》一书,与国际象棋竞赛手册的舍文宁根制秩序表略有差异
每队3人两队轮赛对阵秩序表
第1轮 |
1-A |
2-B |
C-3 |
第2轮 |
3-A |
B-1 |
2-C |
第3轮 |
A-2 |
B-3 |
1-C |
每队4人两队轮赛对阵秩序表
第1轮 |
A-1 |
2-B |
C-3 |
4-D |
第2轮 |
3-A |
B-4 |
1-C |
D-2 |
第3轮 |
A-2 |
3-B |
C-4 |
1-D |
第4轮 |
4-A |
B-1 |
2-C |
D-3 |
每队5人两队轮赛对阵秩序表
第1轮 |
A-1 |
2-B |
C-3 |
4-D |
E-5 |
第2轮 |
3-A |
B-4 |
5-C |
D-1 |
2-E |
第3轮 |
A-5 |
1-B |
C-2 |
3-D |
E-4 |
第4轮 |
2-A |
B-3 |
4-C |
D-5 |
1-E |
第5轮 |
A-4 |
5-B |
C-1 |
D-2 |
3-E |
每队6人两队轮赛对阵秩序表
第1轮 |
1-A |
B-2 |
C-3 |
D-4 |
5-E |
6-F |
第2轮 |
2-A |
4-B |
C-6 |
3-D |
E-1 |
F-5 |
第3轮 |
A-3 |
6-B |
5-C |
1-D |
E-2 |
F-4 |
第4轮 |
A-4 |
B-1 |
2-C |
D-5 |
6-E |
3-F |
第5轮 |
5-A |
3-B |
C-1 |
D-6 |
4-E |
F-2 |
第6轮 |
A-6 |
B-5 |
4-C |
2-D |
E-3 |
1-F |
每队7人两队轮赛对阵秩序表
第1轮 |
A-1 |
2-B |
C-3 |
4-D |
E-5 |
6-F |
G-7 |
第2轮 |
3-A |
B-4 |
5-C |
D-6 |
7-E |
F-1 |
2-G |
第3轮 |
A-5 |
6-B |
C-7 |
1-D |
E-2 |
3-F |
G-4 |
第4轮 |
7-A |
B-1 |
2-C |
D-3 |
4-E |
F-5 |
6-G |
第5轮 |
A-2 |
3-B |
C-4 |
5-D |
E-6 |
7-F |
G-1 |
第6轮 |
4-A |
B-5 |
6-C |
D-7 |
1-E |
F-2 |
3-G |
第7轮 |
A-6 |
B-7 |
1-C |
2-D |
E-3 |
F-4 |
5-G |
每队8人两队轮赛对阵秩序表
第1轮 |
A-1 |
2-B |
C-3 |
4-D |
E-5 |
6-F |
G-7 |
8-H |
第2轮 |
3-A |
B-4 |
5-C |
D-6 |
7-E |
F-8 |
1-G |
H-2 |
第3轮 |
A-5 |
6-B |
C-7 |
8-D |
E-1 |
2-F |
G-3 |
4-H |
第4轮 |
7-A |
B-8 |
1-C |
D-2 |
3-E |
F-4 |
5-G |
H-6 |
第5轮 |
A-2 |
3-B |
C-4 |
5-D |
E-6 |
7-F |
G-8 |
1-H |
第6轮 |
4-A |
B-5 |
6-C |
D-7 |
8-E |
F-1 |
2-G |
H-3 |
第7轮 |
A-6 |
7-B |
C-8 |
1-D |
E-2 |
3-F |
G-4 |
5-H |
第8轮 |
8-A |
B-1 |
2-C |
D-3 |
4-E |
F-5 |
6-G |
H-7 |
如果参加比赛不止两队而是三队之间的全队轮赛制,那么采用上面的比赛办法就会出现赛程耗时长、三个队都要轮空一场、某个队要连轴比两场等尴尬,因此采用三队混同编排(尽可能使各队各轮次和总体先后手平衡)的办法能够有效避免多方面尴尬同时也缩短三分之一赛程。不过其成绩区分就只能采用类似队员总分制的方法了。
按队员总分制计算的全队轮赛制成绩样表
编号 |
单位 |
姓名 |
具体对阵及成绩 |
个人 |
个人 |
全队 |
全队 |
名次 |
|||||
对手 |
局分 |
对手 |
局分 |
对手 |
局分 |
积分 |
名次 |
积分 |
胜局 |
||||
1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三队之间的全队轮赛制对阵秩序例表——全队轮赛制对阵秩序表均引用自徐善瑶先生编著的《象棋棋例与待判局面的裁决》一书,与国际象棋竞赛手册的舍文宁根制秩序表略有差异
每队2人三队轮赛对阵秩序表
第1轮 |
1-6 |
4-2 |
5-3 |
第2轮 |
3-1 |
2-6 |
4-5 |
第3轮 |
1-4 |
2-5 |
6-3 |
第4轮 |
5-1 |
3-2 |
6-4 |
每队4人三队轮赛对阵秩序表
第1轮 |
1-11 |
2-12 |
7-3 |
8-4 |
9-5 |
10-6 |
第2轮 |
12-1 |
11-2 |
3-8 |
4-7 |
5-10 |
6-9 |
第3轮 |
5-1 |
6-2 |
3-11 |
4-12 |
7-9 |
8-10 |
第4轮 |
1-6 |
2-5 |
12-3 |
11-4 |
10-7 |
9-8 |
第5轮 |
1-7 |
2-8 |
3-9 |
4-10 |
11-5 |
12-6 |
第6轮 |
8-1 |
7-2 |
10-3 |
9-4 |
5-12 |
6-11 |
第7轮 |
9-1 |
10-2 |
5-3 |
6-4 |
11-7 |
12-8 |
第8轮 |
1-10 |
2-9 |
3-6 |
4-5 |
7-12 |
8-11 |